老式红漆木马桶图片(60代农村旧马桶图片)

老式红漆木马桶图片(60代农村旧马桶图片)

首页家庭维修马桶更新时间:2022-01-24 17:42:21

■口述:蔡豆豆,32岁整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朱倩雯1966年春节,外婆出嫁。一只鸡、一条鱼、一只猪蹄、一篮子皮蛋,婚礼前一天,外公家里派来代表,提着鲜活的彩礼来外婆家吃饭。当场,由一名长辈开箱子,点好外婆的嫁妆带走:十几件衣服、一只脚盆、一个刷了红漆的木马桶、两条被子,还有穿在身上的唯一一件她母亲找人定做的嫁衣——一件绿色的罩衫。外婆说,按闵行当地人风俗,结婚当天晚上有人专门开新娘的箱子,里面有几件衣服都会报出来,新娘家还会在箱子里放红包给开箱的人。我的母亲童年时代没少听过别人家的闲言闲语,讲我的外公外婆“不般配”。外婆家本是家境殷实的中医世家,而外公是隔着好几个村的贫苦农民。后来外婆家家道中落,嫁妆也随之缩水,本该用织锦缎制作的嫁衣,也成了便宜料子做的一件罩衫。夫家见衣服太简单,想给她穿上别的衣服,她还是坚持穿着那件绿色罩衫结婚和回门。“还是要有志气,家里虽然变穷了,我也要穿自己家的衣服回娘家。”外婆说。所以当1988年春节我母亲出嫁时,外婆总想着要为自己的女儿多备些嫁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定做的皮沙发……五辆三轮车装得扑扑满,一路跟着母亲乘坐的小轿车,驶向我父亲的家。嫁衣,更要隆重准备,婚礼前几天,外婆找来村里的裁缝,到家里来做了几天衣服,还给裁缝管饭,让人家集中精力做好几件嫁衣。这也是闵行当地人的婚嫁旧俗。

外婆拿出当年为妈妈定做的嫁衣。

母亲因而有了三件织锦缎棉袄。她说,结婚当天穿的是鲜艳的颜色,回门的时候穿绿色,还有一件平时也可以穿。每一件都是手工缝制,有不同的刺绣图案,类似唐装,又像旗袍。

因为用了上好的料子,三十多年过去了,衣服依然历久弥新,没有丝毫损坏,只是少了几粒扣子。外婆说,我小时候穿的那件小旗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扣子,就从我母亲嫁衣上找了几粒。

原来我少时旗袍上的扣子,正是从母亲嫁衣上而来。

后来,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了主流。若家里只有一个女儿,结婚时,本地人也舍不得说“嫁女儿”了,于是渐渐淡化了彩礼和嫁妆的概念,婚礼费用往往由双方家庭协商。再随着西式婚礼的流行,由娘家定做的嫁衣,也逐渐被婚纱取代,消失在时代的脚步里。

粮票、拷机……一样样老物件,见证了国家和城市发展,也记录了普通人的人生故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及浦东、黄浦、静安、杨浦、普陀、嘉定、奉贤、崇明等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家的老物件”新春策划,面向全社会征集那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老物件,并请老物件主人讲述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家也有老物件、传家宝,不妨跟大家一起分享背后的故事吧!

你的故事,我们想听!

点击这里参与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刘璐 题图来源:口述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朱倩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