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
丁香园的官微发了一则辣眼睛的新闻,画面实在让人不适
看得我后腰一痛。
这么高难度的动作,
身手差一点都不行啊。
相信很多人都一样,
认为厕所就是文明之“窗”,
一个国家/地区的文明程度,
由厕所可见一斑。
在《厕神:厕所的文明史》一书中,美国教育学博士朱莉·霍兰认为,文明并非源于文字的发明,由于第一个粪坑的出现,人们才不再到处游走躲避自己的粪便,从而最终定居下来形成古代文明。
厕所的进化从茅坑演变到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公有到私有,从单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谢、卫生调整、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功能,厕所革新一步步从文明走向进步。
至2015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24亿)仍然在使用未改善的卫生设施,其中仍有9.46亿人仍然实行露天排便。世界各地的恶劣的卫生条件导致疾病和环境污染的增加,每年,不良的卫生设施造成150万儿童死于腹泻,这是五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率的第二大主要原因,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主要死因。
1997年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UNICEF)提出了“厕所革命”的概念,并和中国国家儿童基金会(NPHCC)合作推动了中国厕所的改造。为改善如厕环境,北京曾经开展过四次公厕革命,而“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组织实施第五次公厕革命,进一步提升公厕服务。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城市厕所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如今不仅是个人家中,越来越多的公厕和公共场所(商场、餐厅等)中的准公厕也渐渐由蹲厕改为坐便。
在外国人对中国的“坑”接受不能的同时,“蹲”惯了的中国人也对抽水马桶颇有非议。于是民间人才涌现,为了解放天性各出奇招。
蹲坑是中国“专利“?确实,蹲坑大多存在在亚洲和非洲。西方国家大多是马桶。尽管“马桶”的样子经过N次变革,但早在古罗马时期,厕所就是“坐着”的形式。
这种东西方厕所形式的差异,除了归结与东方和西方的两大古代文明外,传说还因有“基因”作祟。
古罗马厕所(棍子裹布条是公用“草纸”)
亚洲蹲(the Asian Squat)是指亚洲人上厕所的姿势,当然这一姿势也常见于其它场合,例如村口大树下,马路牙子上,桌边小板凳上……
《中国合伙人》海报的“亚洲蹲”颇有深意
和亚洲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不同,大部分欧美成年人都无法标准地完成“亚洲蹲”。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3.5%的北美人可以摆好这个姿势,其中9%还带着亚洲血统。
亚洲人双腿较短,平衡点与欧美人不同,白种人因其特殊的骨骼构造,无法双脚平行蹲稳,且脚跟不离地。但也有研究表明,“亚洲蹲”并不是身体构造造成,而是锻炼而成,就像日本人的跪坐一样。如果从小训练美国人蹲着方便,他们也能做到。
蹲坑vs 马桶,到底哪个好 ?论“打开”方式对排便的影响
早在2003年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上便刊登过一篇文章,对比三种排便姿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对比了坐在41cm高的马桶、坐在31cm高的马桶和蹲着三种姿势排便的时长和排便的顺利程度。结果显示,蹲着排便花费的时间更短。
这是因为蹲着时能使持股直肠肌得到完全放松,肛肠角的角度更大,排便使用的力气较小,排便更顺畅。(emm……手机可能是更大的元凶)此外,坐位时,肛门周围的肌肉会牵拉直肠,使得排便需要更加用力,肛裂和便秘等更容易发生。
但在某些人群中,蹲厕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例如孕妇,虽然短时间的蹲厕可以锻炼孕妇的骨盆肌肉和脚部肌肉,但如果蹲的时间太长,不仅容易脚麻,还可能会挤压到腹中胎儿。另外对于年老体弱的人群,蹲姿对腿部和膝盖压力较大,突然站起而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发生滑倒、骨折等意外,。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又一“高科技”发明应运而生——the Squatty Potty蹲凳。既可以轻松地坐着玩手机,又不用费力拉粑粑。
女士们穿上恨天高效果也是一样一样的哇。
外国人觉得蹲厕脏,中国人觉得马桶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脏?
抛开附属品谈马桶都是耍流氓啊。
家里的马桶自不用说,一是用的频率不高,二是用的人员固定,三是大多定期清洁。再看公共场所,现在装有马桶的公共厕所,多会配备相应的配套设置。
一种是皮肤与马桶圈间的物理隔离方法。另一种则是化学消毒方法。
一次性坐垫纸
全自动坐垫套
马桶圈消毒剂
强迫症患者可能还是不服气的。
那么是时候来摆事实讲道理了。
科学研究表明,光滑的马桶圈表面并不适合细菌的生长和传播。一个即使被千万人用过还依旧光洁的马桶圈,比你从来不消毒的手机,头朝下放的牙刷还要干净许多。
至于很多人莫名担心的会传染性病(STD),可能只能用“呵呵”来回答了。
像淋球菌、梅毒这些病原体,在体外很难生存,HIV病毒更是见光死,离开人体瞬间失活。要说像HPV、尖锐湿疣等这样比较顽强的病毒想要通过马桶感染也是比较困难。因为,性病的传染主要通过性生活及血液传播。你可能和病毒接触的部位也只是pp的皮肤而已,皮肤是人体最强大的器官,能阻挡大部分病原体入侵,除非你的屁股上正好有个伤口。
刚好你前面那人HPV感染期
× 刚好她携带的病毒量较多
× 刚好没有垫纸/消毒液
× 刚好很短时间你坐上去
× 刚好你与马桶圈接触的屁股上有个伤口
= 你一定上辈子造了孽
那么我只好建议你在去医院的路上打开支付宝买个彩票了。
就像前面说的,马桶圈并不是厕所细菌病毒存在的重灾区,真正的危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相较于上面那种条件复杂人品要求极高的感染方式,surface to hand to mouth才是“厕所致病”的主要路径。冲厕所产生的气旋会将细菌喷到厕所的各个角落,肠道病毒会在冲厕后飘散在厕所的空气中,一些抵抗力弱的人群会因为吸入或吞咽这些病毒致病。(没事别待在厕所好嘛)但是在“喷射”细菌病毒这个方面,蹲坑选手和马桶选手的表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好奇实验室”做过相关实验,分别将荧光素钠(顾名思义会发光)加入蹲厕和马桶的水槽中,在正上方安置一块透明玻璃,冲厕所后观察玻璃上被溅的情况。
Round 1 | 玻璃板直接盖在马桶上(测量水位到马桶上沿距离相同)
蹲坑:冲力强劲,开口宽敞,有大量水溅出。
马桶:同样很多水珠,但数量比蹲坑少很多,且大多集中在中间。
Round 2 | 玻璃板高度40cm:
蹲坑:虽然水滴少了很多,但范围更大更广。马桶:已经找不到任何水滴了。
插播一则采访:
有人上厕所是在站起来之前就冲水的么?
emm……不要脑补
通过该实验可以看出,蹲厕和马桶在冲水时都能溅起大量水花,尤其是蹲厕,高度可达到人上半身。水滴相对细菌个头更大,如果是细菌,上扬幅度会更高,漂浮时间会更长。
前两年就有夸张的信息称“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散落各处。”后又有众多大号出来辟谣,并不是所有细菌都会随气旋传播,例如沙门氏菌,它能聚集成一种“生物膜”结构,牢牢根植在下水道中。
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本身不会从马桶内传播到空气中,因此气旋压力决定了它们传播范围的大小。
而气旋的压力取决于冲厕的原理,蹲坑采用直冲式,水花会溅起大量细菌和微生物,且漂浮在空气中,而抽水马桶多采用虹吸,细菌会被吸入下水道,同时因为抽水马桶有盖子,将盖子盖上再抽水这个习惯也值得提倡。当然不同品牌型号的抽水马桶形成的气旋压力也会存在差异。
最后圆子有话说,
请不要泯灭物品原本的属性,
答应我!
不要蹲着上马桶,
也不要坐着上蹲坑好嘛!
与其纠结pp被玷污,
纠结于气旋不气旋的,
不如想想你擦完pp的手都摸了哪里!
还不快点给我滚出去认真洗手!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