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马桶一月挣多少钱(上门通马桶大概多少钱)

通马桶一月挣多少钱(上门通马桶大概多少钱)

首页家庭维修马桶更新时间:2022-01-28 23:40:53

二月二龙抬头,正是一年伊始,只管放心剃头而无需担心害死舅舅的大好日子。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被疫情折腾一年有余的全世界人民多多少少松了口气,正所谓免疫春风拂面来,各行各业乐开怀,许多被耽搁商机的行业,勤劳的从业者都趁此大好春色,开始迫不及待地春耕大忙,期待金秋可以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赚个盆满钵满——这其中就有总在我们手机上无微不至关照的野生留学移民中介们。

说起来去年 一年他们也怪不容易的,疫情开始之初,好几个活跃中介号高屋建瓴,以“为什么说疫情期间欧美更安全”为题,给他们的生意经涂抹上救世济民的神圣光环(用“为什么体”先锁定一个“默认正确值”,这曾是某平台问答体的精髓),结果他们固然没错,但病毒看来错了,随着某位“在纽约”的“移民律师”被发现肉身穿越回了中国却仍继续孜孜不倦地推销业务,这样的话术显然有些失灵;休养生息几个月,熬到暑假欧美的“重启”,他们兴高采烈又跑出来欢呼“群体免疫倒逼”,鼓励“抄底要趁早”,某国暑期专门来华接留学生的专机,更是让他们翻来覆去炒成了加料回锅肉。只可惜“二次疫情”半点也不给面子,“接留学生专机”也就来了那么一架两架,没奈何,这一歇又是半年,只能买几个热搜,在推送目录里羞答答夹带几个“为什么”,以免连灶坑都冷透。

如今又是一年春,正所谓行善要无利不往、不不不无往不利,“野中介”的推送话术也的确“改版”了,不再只谈“安全”(这个再说就不好意思了),也不能总拿某些老生常谈说事,那么就从“无微不至的细节”,展示一下“他乡的优越”,从而润物细无声地让目标受众爱上彼岸,并成为自己的付费VIP吧?

于是“加拿大一个水管工时薪六七十加元”这样的“客观贴”,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在三月的网络大地悄然绽放。我这不是在加拿大住了十几年了么,俩儿子又痴迷“超级马里奥”,某些朋友觉得“陶短房对加拿大和水管工都不陌生”,不免敲几下企鹅(这里向英明神武、首创“敲企鹅”词组概念的桑总致敬),问一下“这是真的么”。

首先,不含糊地回答——是真的;其次,同样不含糊地说——但这只是“局部真实”。

什么叫“局部真实”?我打个比方吧。

曾经有个古老故事说,中东某地选酋长十分公平,选举时挨个大声念候选人名字,念到哪个名字时响起的金喇叭声最大谁就当选,每个拥有金喇叭的领民都可自由参加。如果有人告诉全球受众“该地每个拥有金喇叭的领民都能自由表达意志”,就是说了“局部真实”——因为他没同时告诉您,除了最大富翁兼酋长本人,该部落并没有第二支金喇叭。

好了言归正传,加拿大是个DIY的社会,别说宜家这样的仓储式超市,一般家具店、电器店都不会免费送货,更不会代客上门安装,而诸如剪草、修屋顶、通下水道、通马桶之类居家活计,收费是非常昂贵的,我家车库里贴了张修车库门师傅的小广告(上次上门时贴上的),上门修理不跨区一小时内60加元,每超过一小时再加30加元,跨区酌情再加(一般30至60加元),修理费面议,材料工本等由客户承担。上次修车库门,是因为大停电损坏了遥控系统,“全套”修下来花了二百二(师傅这还是给免了税,因为付了现金)。水管工、水暖工收费标准和修车库门的相似(很多修车库门的本身就兼做上面两行),如果只是通下水道会便宜一些,我们搬家到现在的独立屋后一共通过三次,一次因为通到户外窨井的管道全堵,花了一百三,另两次都是八十(60加元上门费,20加元工本费),我们都觉得,以加拿大标准算是“良心价”了。

问题在于,做这些行当的都是所谓“自雇人士”(self employed),没有法定假期、劳动保险、养老金,以及各种各样只有正式雇员才能享受到的福利待遇,人家生病、休产假、失业,都能领取18个月内长达61周的福利保险金(EI),而这个保险金来源于日常雇主按发放工资比例所缴的扣款,“水管工们”当初既没人给缴这份税,碰上“三灾六病”自然也没办法获得补偿。近年来一些省份有政治家提出,要在“自雇人士”中普及EI(翻译成人类好懂的语言,就是查扣他们的税),但“自雇人士”强烈抵制,也就不了了之。

为甚“自雇人士”要抵制自己能受惠的福利?因为他们“消受不起”:这类工作“单价”虽高,收入却高度不稳定,每小时“保底60加元”半点不假,但“黑中介”当然不会告诉您,很多水管工旺季一天也就能接一两个活,淡季一星期只有四五单也是寻常事。单看时薪固然不错,如果算成月薪、年薪呢?来这多年,作为媒体人、地方民代候选人团队的经理,以及普通客户,接触过不少“水管工们”,他们大抵分两种情况,即收入尚可但劳累过度,或状态轻松但收入菲薄,且普遍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除两例(其中一例是一对华裔父子,南京人,另一例是邻居白人,暑假期间打工代客种花剪草的大二学生,属于兼职性质)外,都表示“不希望子女继续干这行”。

说句诛心的话吧,“黑中介”竭力渲染“水管工时薪六七十加元”这种“局部真实”,其动机当然不是收了水管工师傅们的代言费,而是想借此暗示“国内的底层工作在国外就会变成体面工作”,从而吸引更多原本可能自认为不适合移民者成为自己新客户,心甘情愿交出钱来,共同为成为未来海外“体面水管工”而奋斗。曾子曰,不翻译叫情调,翻译了就是生意。

“水管工”只是个例,其实在加拿大,这种“时薪很高但收入不稳定且缺福利和保障”的“粗工”,是很普遍存在的,其中绝大多数是“脏乱苦”、一般人不愿干的临时性、半临时性工作,如伐木工、渔船上的渔工、夏季蘑菇种植场的采蘑菇工、鳏寡孤独老人的住家护工,有些时薪甚至远高于“水管工”,但局限性更大(如伐木工不但艰苦,而且每年只能做几个月,剩下时间必须去打别的零工否则没有分文收入;又如主要是拉美裔从事的采蘑菇工,因种植场普遍通风不好,差不多每年都要搭进去几条人命),当然,由于门槛低、又比其它门槛低的工作单位收入高,新移民热衷这些工作者为数不少(老年人住家护工一度还被刷成北美新移民女性第一热门职业),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有个能做正式工的“License”,他们中绝大多数会立即甩掉这份“立等可取的幸福”,您信么?

很多“水管工们”是非常善良的人。本人刚刚买下现在这幢独立屋当晚,因不小心关掉了“长得”和普通电灯开关一模一样的供暖开关,造成锅炉不供暖,冻得牙齿打颤,没柰何求助一位原籍广州的水暖大叔,那位大叔上门后按下开关,解释完原因,微笑道“我如果是黑心人,就告诉你们锅炉坏了,没300你们今天过不去”,这60加元上门费我们付得心甘情愿,后来真的换锅炉、保养锅炉,我们也一直拜托这位师傅。劳动是光荣的,每个劳动者都是平等的——但包括这位善良专业的水暖师傅在内,他们中大多数人,仍坦言自己遭受了“职场歧视”。

怎么说呢,除个别特例,在21世纪的今天,绝大多数成熟国家的职场“鄙视链”结构,其实是大同小异的,此处的“超白金职业”大抵彼处亦然,此处的“青铜”彼处也半斤八两,通过移民“换个生活环境”是毫无问题的,但千万别相信“黑中介”们“彼岸青铜变白金”的“局部真相话术”,千万相信一点——任何回报都是用代价换来的。

具体到加拿大,“稳定、体面的工作”是要用大量教育和“License”来换的,比如公认“最佳回报行业”——医学,从起步到获得开业资格,平均要花12年,且这种“入行认同”,需要的是所谓“本地资历”,即便原先同行业从业者,移民后为置换这个“本地资历”,往往也要再作一番投资。

正因如此,这些年来,非母语“一代移民”中成功率最高的,是留学生或访问学者转的移民,因为他们至少在理论上消除了“本地资历”门槛,获得和本地竞争者相近的起点。

总之,移民不移民的,在今天的时代就是个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但选择的前提是了解真相——而“局部真相”和真相的近似度,未必比狮子头和狮子间更大,您如果对移民加拿大动心,可千万别被“局部真相”给忽悠了。

最后唠叨一句,真想移民、真具备移民后“体面生存”能力的朋友,其实不妨甩掉中介,试一把“移民DIY”——什么?不可能?当年我移民可就这么DIY的,彼时我还远在非洲卖布,国内的一大套都是我老婆一个人边打电话边跑下来的,这不也在加拿大住这么多年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