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大圈小圈哪个舒服(马桶哪里标明坑距)

马桶大圈小圈哪个舒服(马桶哪里标明坑距)

首页家庭维修马桶更新时间:2022-01-29 08:54:14

说起日本的马桶盖,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在两年前,大批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曾经掀起过抢购日本产品的风潮,在那股不理智的风潮中,甚至爆出中国游客成群结队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新闻。

当时有媒体爆出被中国游客抢购的日本马桶盖其实都是中国生产制造,是地地道道的“made in china”。只不过是出口到了日本,贴上了日本商标而已。也有厂商站出来力挺国货,说在中国和日本销售的马桶盖是一样的,甚至在中国销售的马桶盖价格更低廉,还具有额外的防潮功能。

虽然真相已然大白,但是却依旧没能阻挡住中国人前仆后继的抢购热情。当时也有声音说还是因为中国的技术比不上日本等发达国家,加上他们多年来已经被一些媒体不遗余力宣传的“日本制造=先进”的观念洗了脑,才会导致一部分国人极端热爱国外品牌,以至于产生了“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当时还有人赋诗讽刺道:“墙内开花墙外香,国货国外被抢光。出口内销不一样,此中缘由费思量。”

但是如今,这样的情况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和当年中国人抢购中国制造的日本马桶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款来自中国的马桶盖却在近年来逆势而上,走出国门,攻陷了欧美市场,成了傲慢自大的欧美人争抢的目标。

欧美人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已经是众所皆知的事了。在他们的脑子里,欧美本土的产品是最好的。中国产品却永远是指袜子、球鞋这些没多少科技含量,价格又低廉的低端产品。这就奇怪了,这种马桶盖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效,竟能引得众多欧美人士竞折腰呢?

答案就是下面这个。

这是一款由一家贵州公司制造的生态环保型的马桶盖。和一般的马桶盖不同,它是以黑色为底色,搭配青翠欲滴的竹叶造型,再点缀上晶莹剔透的水珠,整体看起来根本不像马桶盖,反倒像是一件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品。

事实上,在这家公司里,像这样别具一心的设计图案有5000种之多,像是浮雕、3D图画等样式的产品应有尽有。可以说,这家公司是把马桶盖这种不太引人关注却非常重要的东西的潜能开发到了极致。

除了图案别具一格,这款马桶盖在选材上也是与众不同。他们抛弃了工业化的塑料,选用了竹子和秸秆这种在中国到处可见的东西为材料,之后再用生物胶水粘合而成,最终制作出了这款颜值高、又环保的马桶盖。整个设计过程不但别具匠心,而且也体现了环保绿色的风格。

正是有着上述这些特点,这款马桶盖才能征服挑剔的欧美人,成为一款网红级别的马桶盖。尤其是在德国和瑞士,马桶盖在当地大卖特卖,甚至占了这两个国家的马桶盖销售量的80%。

在亚马逊上,关于这款马桶盖的评价下面也是充满了正面评价,即使用好评如潮来评价也不为过。

而且还有消费者在买回家使用后,在大感满意之余,还特意拍照上传到网上,分享自己使用后的心得。

例如下面这位把自己家装了马桶盖的卫生间拍了下来,在网上晒起了图。从照片上看,原本平淡无奇的马桶在装上了图案特别的马桶盖后,颜值立刻提升了一大截。对于这样的效果,屋主也是十分开心。

除了这些之外,思特公司也针对有小孩的家庭设计了吸附式子母马桶盖,一改传统的马桶盖需要用大圈和小圈锁扣固定的方式,而改用磁铁将小圈吸附固定,这样一来在上厕所时,就不必再抬起马桶圈。不但使用方便,而且也可以让成人带着儿童共同使用。这一亲子专用的马桶盖在推入市场后,风靡一时,让公司赚进了3000万的纯利润。

有着如此多的优点,就连英国的《每日邮报》和美国NBC电视台《今日秀》节目都报道了这款“made in china”的马桶盖。

“每日邮报”在文章里写道:“来自中国西南贵州省的竹制马桶盖已经成为西方市场的抢手货。”

按理说,有着这么好看的颜值,销量又这么高,又有那么高的人气,那么这款席卷欧美市场的马桶盖价格应该不菲吧。

实际上,有兴趣购买的朋友不用担心。这款马桶盖的价格并不昂贵,仅在35到70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230到460元。换算下来,比起日本那些动辄千元的马桶盖便宜几倍不止。

而在现在的欧美市场,这款马桶盖早已经将曾经占据市场的日本马桶盖打趴在地,抢走了日本马桶盖的市场份额。

但是只靠低价也不足以长久的吸引消费者,因此在取得了初步成功后,赚得盆满钵满的思特公司为了进一步打响名气,宣传自己的品牌,甚至花重金在世界著名的纽约时代广场打了广告,用电子滚动屏的方式介绍自家的马桶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不断地发展经济,到如今中国已是一个制造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也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因为从事低端加工,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始终无法占据上游。但在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制造加快向中国创造转型,国家鼓励引进国外人才和高新技术,通过本土创造,才使得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最近几年里突飞猛进,一改以往的便宜、质量差的形象,转而以不输给欧美产品的创新形象示人。

像是除了很早以前就征服了全球的老干妈、清凉油、火罐和枸杞外,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中国产品开始缩小和欧美企业的差距,甚至是迎头赶上。

而在最近,一个德国视频博主slivki就拍摄了一段视频,秀了一把他刚从网上淘到的一些中国制造小商品,引来众多外国网友围观。

出现在博主slivki视频里的中国产品分别有:笔记本电脑散热器、手机镜头、野外生存手镯、玻璃水药片、叫醒闹钟、自行车灯、挤牙膏器等等。

在视频里slivki对这些小商品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赞不绝口,惊叹“为什么德国和西方的企业想不出来这些创意?”

Slivki虽然举出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商品,但是正如slivki所说,为什么西方的企业想不出这些小创意?

在今天的欧美,有一个词正在越来越频繁地在被使用。那就是“拷贝中国”。

与之前的“中国拷贝”相反,今天的欧美人正在放低他们的视线,开始平视甚至是仰视让中国取得突飞猛进的中国模式。

中国的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学习模仿,有些甚至被拷贝到了欧美。

像是从去年风靡全国的共享经济,如今也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和英国。今年6月和7月,共享单车分别出现在伦敦和华盛顿、纽约街头。不但给当地阴沉的环境带来了靓丽的颜色,也解决了当地的出行问题。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了中国在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充分释放了社会生产力,也解放了社会活力。

一个社会是否充满活力,才是一个国家能否制造出创新产品进而引领全球趋势的关键所在。从上面这些情况来看,中国到2050年成为科技领域的领导者的目标并不遥远。

作者:西太平洋之风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