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区全自动马桶哪里买(清江浦区马桶哪家便宜)

清江浦区全自动马桶哪里买(清江浦区马桶哪家便宜)

首页家庭维修马桶更新时间:2022-01-29 20:58:46

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而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都是勤俭节约的典范。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裨益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将其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编者

旧物利用显节俭

旧毛线编织的收纳盒、牛仔裤改成的手包、旧凉席变为沙发垫……8月18日上午,记者在曾广安的家中,随处可见旧物改造利用的影子。

“外有赚钱手,家有聚财斗。”曾广安说,这是他年幼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也正因为这句话,他一直将勤俭节约的习惯延续了70年。“旧物回收利用对于我们来说是种乐趣,将旧衣服旧床单等改造成新的物品很有成就感。”谈话间,曾广安向记者展示了妻子黄菊生用旧床单做的空调罩等物,款式漂亮时尚一点都不亚于市面上出售的物品。

曾广安告诉记者,他和妻子的退休金很高,但他们坚持一个观点:钱要花在需要的地方。“我们家的洗衣机,仍然是旧的半自动洗衣机。不是因为买不起全自动洗衣机,而是认为它节水。”黄菊生说,一般家里的衣服她都会手洗,如果使用洗衣机也会将废水收集起来用来冲厕所。夫妻俩都是骨子里节俭的人。黄菊生表示,她丈夫连换一个坏掉的水龙头,都会将旧水龙头里的物件拆卸下来留着下次使用。“儿子很多衣服不想穿了,他都会收拾干净,要么留着自穿,要么送给社区需要的人。”

“我们的出行方式一直是近距离骑自行车,远距离坐公交车。”曾广安说,他们夫妻俩从没想过购买电动车,觉得自行车配公共交通环保且节俭。“我们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不大,出门骑车足够了。”曾广安表示,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妻子的衣服都是去布匹市场买材料在家做的,看着觉得比外面卖的还漂亮。“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很支持节俭的行为,发现谁浪费了会及时提醒对方。”曾广安笑着指向沙发垫告诉记者,这原是家里磨破了边的凉席,妻子用布包边后改造的,整洁又漂亮。■融媒体记者 张金宇

传承勤俭好家风

今年64岁的项惠林,在清江浦区人民路社区可是一位出了名的“节约达人”。她的一些节约妙招,不仅自己执行得很好,家人也将这优良习惯保持了下来。

“我们小时候条件不好,哪里像现在有这么多吃的穿的,家家都绞尽脑汁想节约的办法。”项惠林说,她家兄弟姐妹多,父母身体还不好,一分钱常常恨不得掰成两份用。说着,项惠林还向记者展示了家里用了20年的电风扇:“这个风扇质量很好,用得也顺手。但是孩子说太旧了,就想把它换了,在我的坚持下,才保留了下来,现在用得也很好。”

项惠林告诉记者,她在勤俭节约上有几个小妙招:生活中用的肥皂,一般用到最后,只剩点肥皂头了,把它们收在一块,积少成多,用来洗衣服,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像不用的电器,她也会第一时间把插头拔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节俭的地方值得我们花心思,还有像洗菜水用来冲马桶、浇花等等,都靠着我们亲身去做。”项惠林说。

项惠林10岁的孙女小静茵,平时都跟着项惠林生活,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橡皮檫用到不能用了才换掉,写字本一般都是双面写,签字笔的笔芯都是等用完了再换新的……小静茵对记者说,平时不怎么用零花钱,都会存起来,用在必要的地方,比如买喜欢看的书。

在项惠林看来,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它就是一个风向标,指引着她不断前行。“节俭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项惠林希望,将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一直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家人健康成长。■融媒体记者 陈帅

低碳生活赶时髦

“我们家的水费、电费和燃气费都比别人家低很多。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觉得不能浪费。”8月18日,家住市区石塔湖小区、年近70的胡福兰和记者讲起了她家的“生活经”:洗菜、洗衣服、淘米留下的水接在盆里,用来冲马桶;家里所有的地方都人走灯灭;衣服缝缝补补可以继续穿……听着胡福兰的介绍,记者慢慢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她是退休教师,桃李满天下。在日常生活中,她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把钱花到了该花的地方。

“勤俭节约了一辈子,后来看电视才知道低碳生活这一概念。没想到自己时尚了一次。”胡福兰说,像他们那个年代的老人可能知道低碳生活概念的人不多,可他们都在不经意间身体力行,用一生行动来贯彻勤俭节约。“年轻的时候生活贫苦,周围的所有物资都要调动起来,慢慢地就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种习惯要保留下去。”胡福兰说,地球的资源有限,该节约就得节约。

胡福兰家很多家具都是多年前买的,看着干净整洁别有韵味。“房间里放置的写字台是我工作后的第一张写字台,客厅里的木柜是上世纪90年代请人手工打造的,柜子里收纳的音响也是那个年代购买的……”谈起这些老物件,胡福兰如数家珍。她表示,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她和老伴都不会购买新物件来替代老物件。“长裤变短裤,短裤变抹布,抹布变拖把…”胡福兰笑着说,他们这辈人总是想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合理节约,“这不是抠门,而是希望在过上舒适生活的同时利人利己”。■融媒体记者 张金宇

节俭永远不过时

“我们这身衣服都穿了十几年了。”72岁的田玉兰笑着说道,一旁老伴尹大爷也附和着说:“老习惯了,改不掉了。”老两口勤俭节约也是出了名的。

提起节俭生活,仿佛打开了田玉兰的话匣子:“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什么都舍不得扔,要说感触最深的就是身上穿的衣服。”田玉兰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家里衣服很多,但都是旧衣服,穿了20多年的衣服一抓一大把,最久的衣服都已经穿了30多年了。她说:“以前条件不好,过年才买新衣服,所以对衣服也是特别爱惜着穿,衣服穿久了也有感情舍不得扔,穿破了还能补补继续穿,习惯了。”

“但现在年轻人就不行了,老说我们过时了,老古董。”田玉兰感慨地说道,孩子们经常会带他们去买新衣服,但最后都会被拒绝。在她看来,这就是在浪费钱。她说:“我们这一代人是需要什么买什么。可孩子们呢,是看中了什么,也不管用不用得上直接就买回家。看到他们很多衣服穿了一两次,还是新的就扔掉了,真的挺心疼的,还老跟我们说什么超前消费。我就觉得呀,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所以老两口每天带孙子时,经常给小孙子上“教育课”,也想从小培养孩子不乱花钱、节俭节约的好习惯。

田玉兰说,以前家里的衣服穿破了,她会缝缝补补继续穿,不过现在找到了更好的处理方式。她说道:“现在我也不补了,实在穿不了的衣服,就放到小区的旧衣回收箱,给更需要的人,也算与时俱进吧。我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可以继承我们这一代人的节俭传统,会受益终身的。其实,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来源:淮安日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