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卫生间马桶图片(卫生间马桶图片大全集)

90年代卫生间马桶图片(卫生间马桶图片大全集)

首页家庭维修马桶更新时间:2021-12-10 13:24:25

2018-07-10 10:3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李心如 孙凛 通讯员 李浙平

漫画/市民在用智能马桶

“现在的人啊,上个厕所都越来越娇气了。以前可是有地方蹲就行了。”今年54岁的项志敏,现在是瑞安市环卫处唯一的一名清粪工,说起马桶的变迁,可是一脸的感慨。

1986年,22岁的项志敏从高楼来到瑞安城区,做起清粪工,这一干就是30多年。回忆起刚开始工作时的情景他仍历历在目。“那时候环卫处的清粪工是个‘热门’职业,最多时有七八十人。”项志敏说。

上世纪70年代末,瑞安绝大部分普通居民家庭用的还是木质马桶,几乎每天早晨都要由清粪工来清运,清粪工也被称之为“抬粪客”,每天凌晨腰间别着一个手电筒,挨家挨户上门倒马桶。

清粪工沿街倒马桶

当时项志敏主要负责瑞安市区解放路整条路的清粪工作。他说,“每天凌晨2点开始从西山脚一直到东门轮船码头,有些居民会把马桶放到屋外或者巷子口,有些要到居民家里把马桶端出来清倒,一时间内整条路都弥漫着这种特殊的‘味道’。我每天要拉整整3车,结束工作的时候已经是早上7点钟,大家都开始起来忙碌自己一天的工作了,我的工作才刚刚结束。”

当时居民用的木质马桶,粪便很容易渗透进去,时间一长家中便弥漫着驱之不散的气味。有些人忍受不住家中的这种“味道”还是去公共厕所解决方便问题。项志敏说,他负责的那片区域,当时只有两处公共厕所,一处在县前头老的总工会那儿,另一处在现在的李新华牙科诊所对面。

漫画/小孩在木马桶上“方便”

“小时候住的是平房,白天去公共厕所,晚上方便只能用马桶。木质马桶就放在房间门口,整个院子里臭味熏天,特别是夏天,人走到附近都得用手捂住鼻子。”家住虹桥路的关女士,谈起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一大早,邻里们起床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刷洗马桶,大家在水龙头前面一字排开,拿着刷子“洗刷刷”,空气弥漫着同一种“味道”,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一清早市民在洗刷马桶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家的如厕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很多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开始为职工修建“单位宿舍”,并配有独立卫生间。一些家庭也会自己将家中的马桶改装成抽水马桶,这是一场厕所改革。

也是在这期间,瑞安市的清粪工数量在骤减。根据市环卫处的数据查询,1978年瑞安环境卫生管理所有清粪工约45人,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城关、红旗、隆山的3个环卫所合并,大约有90多位清粪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清粪工开始逐渐减员,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因为抽水马桶的逐渐普及,清粪工开始大幅度减员。到了现在只剩下一人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关女士家的马桶也逐步升级换代,购买了一台6000多元的智能马桶。现在,照她的说法:“冲洗按摩还能暖风烘干,只要你坐上去,一切都不用管,就等着享受吧!”

市民在选购智能马桶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