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回放声音的音响类设备,分为多种。有些是公众广播系统,英语叫PA——注意PA并不是Pro Audio的缩写而是Public Address的缩写——有些是录音室或广播电台里用的监听和回放系统(这个才是真正所谓的Pro Audio),有些是影院系统,有些是一般数码爱好者用的东西,比如B&W的飞艇、比如漫步者的有源喇叭等,最后就是所谓Audiophile的制品,即所谓“发烧音响”。
那么,发烧音响和其他种类的音响,到底声音上存在哪些不同?或者说,发烧音响之所以成为发烧音响,被发烧友们喜爱和使用,其核心的因素是什么?发烧友在家里选择“发烧音响”去听音乐,而不是PA设备、录音室设备、影院设备、数码制品,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有些厂牌被一致认为是“发烧厂牌”(Audiophile Brands),它们具有哪些核心的共性?
这些问题偶尔进入我的脑海,我想了一下,下面是我个人的回答。
发烧音响,Audiophile的东西,在我看来具有两个最核心的因素,或者说和其他音响的区分点(Differentiator)。第一,细腻度,第二,音乐性。
先说细腻度。我觉得音响发烧友是所有人类群体里对声音的细腻度要求最高的。稍微粗一些的音色,大多数路人甲乙丙丁是不关心的,听个歌、听个小曲儿,那么讲究干吗?一般人都是这样的思维。PA系统、影院系统、很多低端的专业监听设备,和发烧级音响相比,最大的直观差异就是一个字——粗(粗声)。其实很多音响系统可以播放很大声,比如PA系统、影院系统,还有很多大录音室里的监听回放系统,功率瓦数都非常大,能轻易地振聋发聩,论音压,碾压绝大多数发烧友家里的Audiophile系统。然而,发烧友们关注和挑剔的,很多发烧友家里的系统,能胜出那些大音压设备的地方,还就是“细腻”两个字。
高端的专业监听设备,也可以做到很细腻的声音。我之前说过,区分高端专业监听设备和低端监听设备,关键的一点就是细腻度。低端专业设备一般也是比较粗声的。“高级监听声”这个词,我个人是作为一个褒义词来用的,指的是一种中性无染、透明、也很细腻的声音。不是所有的发烧友都喜欢用监听设备来欣赏音乐,但确实有一部分发烧友在用Pro设备听音,那么一般会选择中高端的Pro设备,其细腻度也是过关的。
第二点,音乐性。这个词是没有准确定义也无法定义的。老外一般就称之为Musicality。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指回放器材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听起来有感染力,最好有类似现场的活生感。音响系统并不都是天生播放音乐的,比如前面提过的PA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语音的扩声和播放,并非音乐欣赏,那么它用于播放音乐时的效果,可想而知不会很高明。影院回放设备也是主要满足电影播放的需求,当然电影多数有“电影音乐”,但影院系统也并非以音乐的完善回放为首要追求的。
专业监听设备,特别是用于录音制作的监听设备,这个一般用于音乐录音的制作,当然是对音乐回放有要求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主要是作为“工具”的面目出现的,是录音师们干活使用的一个硬件工具。发烧友购买音响器材,则是作为欣赏用途的。因此,以上几项分析下来,发烧友所用的器材,应该是最为注重音乐回放感染力、欣赏性的。因此它也对所谓Musicality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其实各类音响系统都有高低档之分,数码影音器材也分高低档、专业监听设备也分高低档、影院设备也分高低档,那么发烧友们为什么喜欢选择那些“发烧品牌”而不是数码品牌、专业监听品牌呢?其实也就是因为这些“发烧品牌”的历史、经验积淀、过往器材的声音、设计师的品位追求,都显示出它和发烧友们的口味与要求最为一致。哪怕是低端的“发烧器材”,价格未必贵,但是设计良好的作品仍会有比较细腻的声音、比较自然的音乐表现力。而低端的数码影音器材、低档的专业设备,在音乐感和细腻度方面一般都会更差。
以上内容,我周六参加了一场Hifiman在咖啡馆里举办的试听会, Hifiman的边总邀请我上去说几句发烧心得,我就谈了谈这个问题。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为文字。
其实这个话题还可以衍生出去:所谓的“发烧友”(Audiophile)有哪些共性呢?和一般的数码爱好者有哪些区别?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觉得典型的有实际玩机经验的发烧友,他们普遍相信的东西,可能恰恰是圈外人很难理解和相信的。我举几点:
一、发烧友普遍相信“电”的重要性。电处理能明显地影响声音品质、稳压电源的档次会明显影响声音、追求线性稳压而非开关电源、讲究机内变压器(牛)的品质和功率余量,等等。这恰恰是很多圈外人不信的,包括一些数码爱好者和初烧,都会觉得只要电压是220V稳定就行了,哪来那么多讲究,机器里的牛大,那是唬人用的吧。等等。网上流传很广的水电核电的笑话,就是圈外人编出来嘲笑发烧友的吧。
二、发烧友普遍相信线材对声音的影响和重要性。这点不言自明,无需解释了。
三、其实不光是线材,发烧友还普遍相信“材质”的重要性。包括接插件的材质和镀层、机内阻容元件的品质等,都会影响声音。这也是圈外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我之前说过,高级器材的所谓“贵气”,基本都是优质的材质造成的声音上的结果。这点圈外人肯定也是看不懂的。
四、发烧友普遍相信“煲机”“热机”,相信新机和老机、冷机和热机,声音是不同的。这也是圈外人搞不懂喜欢质疑的一个地方。
五、很多发烧友相信避震措施对声音是有影响的,会注意对自己的器材搞一些避震方面的处理。数码爱好者、专业人士,基本是哪里一垒完事,也看不懂发烧友为何在器材下面捣鼓很多小玩具。
六、总的来看,圈外人一般认为机器的声音就是线路决定的,同一个线路就是相同的声音。而发烧友则认为相同的线路完全可以声音不同,有很多影响声音的具体因素,包括而不限于以下:具体采用的元器件、电源设计、线路板布局、接插件和内部接线、机壳,等等。
其实归根到底,音响发烧的很多东西,很多玩法和信念,都来自实际经验。音响发烧不是一门科学(Science),是一种业余闲暇的爱好(Hobby),在实际“玩”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经验性质的东西。这些来自于经验的东西,其实背后都有Science,只是一般人以义务制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很多是无法深入解释的。所以圈外人会选择“不信”,觉得这是搞玄学,但来自实际经验的心得体会其实是很牢固的,你不信的人再不信、再写科学论文分析,其实也是没用的。所以实际在玩的发烧友,和不玩此道的圈外人,对于音响器材的很多看法,必然是不同的。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