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类的灵魂,而且童叟无欺,未出生的婴儿对音乐都有感觉,包括进入耄耋之年的老翁老妪。
然而HIFI器材及HIFI的载体可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听音环境也是有不讲究和讲究的,要获得极佳的听觉感受,必须要付出成本的,是要有财力的,尊享和仪式感需要靠口袋的money来支撑。
看了很多报道,说是HIFI发烧在走下坡路,发烧之友越来越小众,但不可否认,人们的生活水平反倒更高,理论上能消费贵重HiFi器材和HIFI音乐的人更多,但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
我觉得可能是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对HiFi音乐的追求被雪藏了,或者被遗忘了,或者说对器材过度玄的宣传,让那些有知识、有文化、能消费得起的人冷眼了,一味的展现贵,而少体现工匠的精神!
在各行各业,70年代的人是砥柱力量,80年代的人是中坚力量,得益于中国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历史机遇,他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极大的提高,我认为他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更高了,但寄托于何物呢?
假如任正非给一个HIFI音响器材做一个宣传?假如马云给一个HIFI音响器材做一个宣传?一个代表了高新科技和智能制造、一个代表了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我觉得整个HiFi市场的定位,和宣传策略都需要做重大的调整,关键是目标受众用户到底是什么人?
实际上欧美的HIFI音响品牌起步都比较晚,都是经济快速发展过后,人们对精神需求方面的诉求提升后,自然而然的茁壮成长,也就是现在说消费升级,所以未来HIFI市场充满了机遇。
一个20多年前的小烧哥,20多年以后再回头看这个HIFI市场的胡思乱想[呲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