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入门学习(音响基础知识培训)

音响入门学习(音响基础知识培训)

首页家庭维修音响更新时间:2022-02-05 18:35:22

长相、气质、兴趣、宗教、价值观、健康、工作、家族背景?….就像在寻找一起生活的另一半,有些条件、感觉合适了,会让心感到安定,踏实的享受生活的本质,而非盲目的追寻。寻求声音的过程也让我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声音调整搭配的方向对了、平衡了,就会让我那颗对声音追求而蠢动的心安份下来,专注于享受音乐的本身。

音响入门第一课:发烧友聂哥引导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多培养对好声音辨识的能力,建立心中对声音依循的这把尺,否则容易迷失在诸多外部讯息,特别是商业讯息之中」。

因为对音响市场很陌生,预算又很有限,我只能试着找有经验的师傅或乐友提供建议,也带着家人多去不同的音响店试听。在高级华丽的音响店听过号称一台20万的CDP搭配我预算许可不到五万元的低价型号ELAC和Dynaudio喇叭,偶然下也听过号称总价百万的音响组,也到过某间国产品牌音响器材店试听,其中Dynaudio入门桌上型喇叭的音色让人喜欢,听古典弦乐器表现很不错。另外则有些试听状况不太悦耳,让人觉得不如听现在一组200元的infinity电脑喇叭就好。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可能不完全是特定硬件问题,包含线材与空间的调教不当也很有可能造成这种结果,我想有些器材应该是不错的,但可能因为音响店的搭配与调教不当,让客人产生了误解。

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入门,网络搜寻了一下大家推崇的音响前辈和师傅。朋友张哥正好说去本地音响店聂总那里,反正离家不远姑且过去看看,载着老婆,拿着一盒的CD(以古典弦乐为主,也有林生祥的客家录音和陈明章的录音,其实林生祥的录音真的蛮用心的,但这些可能多不是乐友口中常讨论的发烧片,无妨,就试试吧!) 抵达电脑城旁边的音响店,外观真的很亲切,如果不是网络介绍,还真的不知道里头有这么厉害的师傅。进入店内没有高级音响店豪华的装潢,没有闪眼的高级品牌商品展示,没有俊男美女端茶热烈款待…,眼前尽是客人委托待整修重生的音响器材,不时也会看到经典老机。

就像拜访乐友一般,少了商业化的气息,和老板聊天很舒服,单纯就声音想法闲聊,记得我在测试Brahms弦乐五重奏OP111的开头片段时,和老板说觉得好像大提琴低音较弱不够清楚,我心想是不是CD录音、还是喇叭、还是硬件器材的问题,老板说你把椅子往前移个10cm再听听看,真的耶! 原来误会了,是音场特性的关系。一直到现在自己在家试着调整音场,发现空间对声音的影响如此之大,再回想这半年组一套音响的过程中,聂老板适时给我指点和对一些看法的纠正,才领悟一个道理:

“组音响的过程最好有懂声音、懂技术、有经验、能掌握问题的专业人士来引导,了解问题在哪及如何处理优先排序,看应从器材或是线材还是最根本的空间着手调整,也可减少胡乱更换硬件尝试的金钱损失,少走些冤枉路”

另外 ”着眼于闪亮亮的器材之前,建议先了解发音源(喇叭)-->声音撞击空间-->产生好的音场-->聆听位置(耳朵)调整的整体概念,音场的营造是能否展现硬件价值的关键,而空间选择布置与电源供应是基础工程也是音场发展潜力的根基;至于包含数字线、讯号线、喇叭线、电源线材等,皆会影响声音呈现的细节丰富性、音色、声部的平衡,是音场能否发烧的关键,也是最容易搭配器材与环境快速调整的手段,有了好的讯源处理硬件,透过合适的功率放大,最终能否漂亮输出就端看喇叭的特性表现了,而耳朵听到的声音是空间中营造的音场,是整组音响搭配后最终整体表现,因此要评比应是在空间合适调教后呈现的结果来比较才准,就像是好的望远镜呈像表现也要在确实对焦后才能欣赏到影像的质量和真实感的画面;好的咖啡豆也要专业的充泡处理才能闻尝诱人的味道层次,好的音响组与喇叭,也要空间正确共鸣,才能营造清晰、富正确音色层次变化、形体具像突出、与平衡有空间包覆感的漂亮音场,没有好的搭配和调整,是无法客观展现硬件完整的实力。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试听,并没有在合适器材搭配与空间调教下,一不小心,就会错怪加罪于特定硬件器材。

第二堂课:「声音是活的,影响的变量千百种,没有厘清声音问题真因之前,容易产生对软硬件的误会。我是音响初入门者,对声音调教的学习过程,要多一点耐心,也多请教专业有经验的前辈,才不会错杀走冤枉路」

因为组音响要花不少银子,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心中想要的是甚么声音了,曾经有玩乐器与乐团演出的经验,在我较熟悉的记忆中,我能想象比较的就属器乐(特别是提琴)这类型音色,但似乎在弦乐特别是提琴音色处理上对硬件与音场调教相当严苛,软硬件或音场稍微有些偏差,小提琴的高音就显刺耳并盖掉原有丰富的音色表现,大提琴低音就变混浊或松散看不到原有音色的美,中提琴独有迷人的音色则跳不出来更易让人忽略,弦乐整体合声不是刮耳格格不入就是混浊一团失去美声应有的音色层次与纹理。

另外在音型上,只要喇叭发出的是好声音,在空间合宜调教下,音型应该是还原弓与琴弦摩擦后木制琴身发出立体、有弹性、表面富有该琴独有纹理音色的声音,但别说音色分辨率这种等级水平,听过几间音响店,硬件和空间搭配调教都不理想,声音扁而尖锐也无法呈现音色纹理,感觉离心中的想象和期待偏差很大,这样我也搞不清楚到底demo的器材原本应是甚么水平了。

这里,虽然没有专业级的专属试听室,空间环境的状况就像在自己家客厅一样,很写实,前面放了5吋、8吋、10吋的喇叭,中间一个矮桌放了几台我不懂的机器。有看到老板在墙角放了几片扩散板,但这样的空间条件,我想离完美的音响室标准应该还有努力的空间。看到这样的环境,心中不免俗的对声音也没有抱太高的期待,谁知道当第一个合声出现时,眼睛为之一亮! 这个音色与音型的方向是我想要的,隐约有种感觉,我想如果这套音响放在调教更完美的空间,原汁原味的音质音色将会完全突显出来,声音和音场都会很自然很有真实感。后来从老板那才知道,他所依循的原则方向是「中性」的声音。

第三堂课:「中性的声音在于尽可能利用录音本身细节的平衡呈现,建构出自然声响色质的变化;若过于强调突显某种较讨喜的音色,反倒易失去录音细节更多元变化的觉察机会,也较偏离原本录音者的声音特性与感觉。而努力营造中性声音的过程,就像是以突显食材本身鲜美滋味做料理一般,味道总能让人难以忘怀,美而不腻,也是难度最高的挑战;相反的,过于渲染的声音就像是想以重口味的调味料吸引人们的味蕾一般,第一口也许能挑起感官刺激,但久了、腻了就没了新奇感与较多可能的变化性。」

和去其它音响店不同,少了前段对知名品牌的心理期待与洗脑教育,来到这里,我是先听到了声音,才开始对眼前这套音响系统产生了解兴趣。

开始,我像是三岁小孩般问东问西,「老板,为什么这台Pioneer CD Player(CDP)后面还要接这台金色的机器?」 「这样接有甚么好处?」 「这两台黑色的机器是做甚么?」 后来才知道原来CD的音响系统是 数字数据软件(CD)-->转盘(雷射读头读写数字讯号)-->DAC (数字转换模拟讯号)-->前级处理-->后级扩大机放大-->喇叭输出-->空间音场-->人耳。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对声音都有显著影响,但似乎前级之前,越靠近讯源对于声音风格取向、录音还原解析的影响越敏感,(包含CD录音质量、CDP (转盘 DAC)、数字线、讯号线、前级)。而后级之后对于声音在空间中动态与细节变化的呈现影响也很大(包含讯号线、后级、喇叭线、喇叭、空间音场调较)。理想的发烧音响组合应是整体水平的同步提升,透过好声音的还原,努力让富真实感的画面呈现眼前。

和聂老板询问候,了解在这里的音响听到的器材除了转盘用PIONEER DV-S858AI,DAC用美国的EAD DSP-7000,其它包含前级、后级、喇叭、数字线、讯号线、 喇叭线、电源线,都是他自行设计制造。我心想,自己也没多少预算能任意尝试,既然听到了想要的声音,价格又合理,感脆直接copy一组是比较保险的作法。在发烧声音与预算间挣扎,我决定硬着头皮提高预算希望能将硬件本来具足的潜力有效发挥,某种程度让音响硬件到位。

记得在第二次前往聂老板店里试听后,我便下决定订购聂总的前级 后级 喇叭 LMH553的数字线与讯号线 电源线 (那时老板最厉害最平衡的LMH555数字讯号线尚未出来,所幸我的空间整体偏亮,实际测试后我的LMH553平衡性已足够) <补充: LMH是安可线材自订的量化特性说明,藉由低中高频比例的满溢度,方便乐友视系统与环境需要搭配>。老板制作这些硬件要花些时间,期间我赶紧在网络上找寻二手的Pioneer DVD转盘(Pioneer转盘哪里好我真的不清楚,只知道耗材更换取得容易便宜,旋转稳定性应该也不错),找不到DV-S858ai或S9,看到S77想应该也差不多吧? (事后证明还真的差很多,声音风格截然不同)。后来刚好又在网络看到一台S858ai,决定买了下来。

<组音响时也没想到线会那么多,单是一条喇叭线摆设就让人头疼了>

至于那台金光闪闪的美国品牌DAC (EAD DSP-7000),不好找,价格也不便宜,查了一下网络对3000元以下的DAC评价,锁定Cambridge DACMagic2 和Monarchy 22B两款。Cambridge DACMagic 2定位与声音算清楚但音色解析力不足声音略显冷硬,音场还原的能力也有限,等级明显和EAD 7000不同,毕竟售价差异也很大。不满意,又在网络上找了一台Monarchy 22B,表现全然和Cambridge相反,音色较浑厚但也有些渲染和混浊,器乐定位也有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我这台坏了),完全不合适听古典音乐。糟糕,没想到一台DAC就完全影响了声音的表现,其它硬件再好方向不对得到的也不会是想要的结果。狠下心,再挤出预算,不想再胡乱尝试,终于,在一家LA个人音响工作室找到。品相不错,但可能太久没用,入手后也请聂老板协助修复了左声道短路的胆质电容与烧掉的电阻,也顺便检查对有漏液迹象的电容作更换。

寻觅EAD的期间,大概有三个月没在听音响,只听自己书桌上一组200元的infinity计算机喇叭。但期间我也没闲着,虽然S858ai的声音很舒服,但总觉得音色动态变化解析力还可以更好,因缘巧合,聂老板刚好在做转盘改机的研究,前后调整了我看至少有四次,听了改机后的声音真的只能用全面提升形容,好比望远镜对焦精准后画面浮出来来的感觉,这种声音彩绘有3D画面的感觉 (后来在空间音场调教过程中有相似的经验)。我想老板已经完全掌握转盘改机的绝窍,并能视个人需求调出不同的声音,但改机的过程会视机种不同、喜好不同有不同的调教,客制化要做的好费时又费力,很难估价,老板也不敢接,也难怪找特定机型来固定改机是较易市场化的作法。

在这三个月的音响空窗期中,聂老板也刚好推出了喇叭线。先前听过聂老板的数字与讯号线,高频的细腻延伸和光泽感就不说了,特别对于中频的表现让人感到惊艳! 弦乐团中提琴一向是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的衔接桥梁,音频容易被忽略但若集中度高所呈现的迷人音色和合声是会让人醉的。要突显音色的厚实感不难,廉价计算机喇叭都能做到,但要能够不添加一堆调味料尽可能单纯透过细节还原,综合呈现原本录音低中高频的丰富音色,才是让人惊艳的好声音。聂老板的线材在这方面表现会让人想竖起大拇指,特别在中频音色的集中度与真实感会让人想按赞!

有了数字线与讯号线聆听的经验,这次聂老板推出的喇叭线一定要听一下,已经忘记是推3款还4款了,但这不重要,因为当我听到L5.8这款外观像条蛇的喇叭线时,心中觉得就是超值! 记得那时我试听的是Gidon Kremer演奏电影配乐曲(LE CINEMA),抖音细微的音色变化真是丰富,非常忠实的反应各种细节,是一条非常全面而平衡的ㄧ条喇叭线,搭配中性设定的硬件器材会是很棒的组合,对于硬件潜力的发挥与「好」声的呈现也有很大的帮助。看到这样的潜力,二话不说,马上将喇叭线更换为L5.8这款,虽然又消化了部份的音响预算,但就是觉得值得。

第四堂课: 「中性好声的精神在致力于平衡的还原各种录音细节,好的线材也在于尽可能平衡的保留这些细节,而非在线材细节分辨率不足下,刻意突显或渲染某种讨喜但失真的音色吸引听觉注意。中性声音听久了也不会有倦腻感,而能平衡地保留完整细节的中性线材,才能有不被污染的漂亮中频」

聂总开发线材是从数字线和讯号线开始,认识老板时选购的电源线还算部份采用市售便品,老板未全心在电源线这块着墨。在我的Pioneer转盘送修改机等待阶段,想不到自己鸡婆又和老板聊起了电源线,才知道原来老板已经开发了专属的两款电源线。一款黑色一款透明的橙色插座,试听了两款,各有优点,但我特别偏好黑色这款电源线,在细节动态变化的表现上更明显。电源线对声音的解析影响这么大,真是让我开了眼界,难怪常常听到音响界的前辈讨论怎么独立拉电源线,或许好的电源供应质量,会让这些硬件器材内部的电路晶体活性更强,好比一个人的精气神更加饱满一般,不管做甚么都能有更好的表现。

<没有独立拉电源线,采用的是聂总制作的延长电源线排插 电源线的组合,DAC采用另一款黑色电源线是直接差在墙上的插座>

终于,DAC、转盘、L5.8蟒蛇喇叭线、电源线都陆续归队,心想:「太好了! 终于可以听好音乐」没想到,这才又是另一堂课的开始。

<左边两台黑色机就是聂老板制作的前后级,右上方金色面板DAC是美国EAD DSP-7000也算老机了>

空间与音场调教

硬件、线材、喇叭有一定水平,整体搭配也平衡,记得播放的第一张CD巴哈小提琴无伴奏,琴声细节动态的表现已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只是总感觉声音好像被挤压在一起,有点硬少了应有的蓬松弹性感,音色的纹理也被挤在一起,音色有些变质少了应有的细腻变化美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高音有些尖锐、僵硬刺耳少了丰富泛音包覆的润感,低音较混浊看不到层次感,力度表现较差少了点弹性。整体的搭配有些格格不入,更别说心中想象那种有画面的空间融合感。很幸运,后来在老师、朋友与聂总的指导下,得知20平正方型的房间搭配喇叭摆位上及四周环境的处理要特别注意,否则容易会受到驻波和过多直接反射的影响导致声音质量变异。在喇叭间距拉大到接近3m后,先前的问题改善了一大半,彷佛换了一种声音,真的让我深刻体验到空间对声音的影响有多大。

<喇叭间距拉开与两侧墙反射产生的音场包覆性还不错,此实形体具焦在右边金色机体处,第一小提琴在器材架左边的支撑柱附近。本想在器材后方墙面上做扩散板处理碍于主卧室不能搞得太夸张,随手围了一个圆柱形折纸,没想到还有一点效果>

音场拉出来,音色有了空间感,接下来是如何改善音色的真实感并让更多存在的细节能被看到。因为封闭房间不大,八吋喇叭反应蛮敏感的,又是主卧房有双人床等家俱,不对称的环境在调整布置上煞费苦心,听说用蛋盒组合黏在墙上反射点的扩散效果不错,但手边没有材料先试着用折纸来替代,也还是有效果。没有空间调教的专业知识背景,自己胡乱尝试了N种的摆放组合,就是希望能减少直接反射和干扰。喇叭与周边环境的搭配产生的音场就好比是太阳光的强弱,如果阳光太强或直射,拍照很多细节都看不到了。阴天下云层适度的将光源扩散柔化,拍特写就很清晰漂亮;而控制音箱的震动方式与四周环境适度的作音波反射处理,也能让音场更舒服使更多表现细节浮出,画面更生动。

<左喇叭与墙边声音扩散处理的相对关系,高音包含泛音润感的完整音色呈现有改善。几片飞机木是太太捐献给我的,软质木材好用,后来才知道飞机木是拿来做模型用的,不便宜,轻轻的几片加起来就要近千元,感恩太太的赞助!>

<床头上摆的都是自己恶搞的机动型扩散板,没想到还是有些效果。

后记: 将飞机木用保丽龙胶黏成V字型后扩散效果更好了,音色细节表现更出色. 飞机木真的很好用,刀片就可以割保丽龙胶黏很快,在卧室机动摆设很方便。>

后记: V字型飞机木与专业扩散板组成的左喇叭侧墙>

后记: V字型飞机木与专业扩散板组成的右喇叭侧墙>

后记: 两侧扩散处理后的全貌>

后记: 背墙乱七八糟,有纸箱折纸、两片折纸、V型飞机木,走道有卖场广宣用纸,声音聚焦和型体感有提升。左侧声部也较清晰>

右边从DA input的就是这次更换的聂老板的LMH553A讯号线,左边Output到后级的仍是原本的LMH553, 后续想试试看也更换为553A, 听说声音可以收的更干净有力,感觉应该是我想要的. 胡搞瞎搞JR音响室在陆续更换聂老板蟒蛇喇叭线5.8, 蟒蛇电源线及排插、及这次553A讯号线,现在在音色动态表现部份让我感到幸福>

聂老板的线材真的让人惊艳! 特别是聂老板从5.8喇叭线、电源线之后,这次的LMH553A讯号线让我又感受另一层次的提升,不论低中高音域,透过更多丰富细节平衡的呈现,声音又再一次进化燃烧了! 尤其在自己常听的弦乐表现上,能够还原更多原本应存在的丰富的泛音表现,让琴声和重奏团的音色更佳迷人而有临场感。透过更完整呈现的细节包覆,老板所谓的高音润感也更显著! 中低音则有更清晰与丰富性的音色,提供乐团和音乐音场更让人感动的支撑性。

这半年多来,我真的感觉 聂老板在声音的调教功力上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快速提升! 太神奇也太令人感动! 幸福啊~

<家里甚么没有就废纸太多,化妆镜子挡了一块,房间墙角处也黏了长圆柱的折纸,在聆听位置的附近,对声音的清晰感和包覆性是有一点帮助。椅子后面是主卧室的窗帘虽是不得以,但吸了一些高音也刚好。>

乱搞中我学到的第五堂课:「音场调教与摄影与咖啡冲泡道理相同,光源、温度拿捏的好,才能展现丰富而自然的细节层次,而这些正是发烧的质量与价值!」

空间做了适度调整后,聂老板的喇叭自然的音色与高音延伸低音沉潜的特性表现更佳突出,朋友听了直说这是一支很有潜力的喇叭,一问多少钱? 虾咪! 一对八吋喇叭连7000都不到,真是太超值了! 空间胡乱玩了一阵,高人指点下才注意道喇叭共鸣的状况对发声很直接,影响很大。而喇叭与喇叭架接触方式与面积则影响声音甚巨。原本喇叭底部完全压住,声音共鸣较不完全,有点闷闷的音色也有些浊,DIY,试着垫了书、钱币等,最后采用的是各两块软质的飞机木板,音色较Q,摆设上左喇叭高音较多,木板接触面积给的较多一些,右喇叭垫的木板面积给的较小,让中低音部份共鸣更完整,搭配四周空间条件这样调整高中低频音色平衡许多,也让Guarneri的提琴声和Steinway钢琴声有了更迷人的韵味。

后记: 每个喇叭用四块飞机木材切DIY作成,每个镸宽约8cm, 厚约1~2cm,花样随便黏的>

后记: 喇叭垫摆放以菱形组成,可依音色亮度需求与喇叭共鸣程度正反摆放,如果想亮一点就花样面朝上,暗一点就朝下,实心面板朝上,依需求任意组合>

后记: 学长建议我线材可以用弹簧垫一下,从网拍买了10个弹簧垫了一下,因为同时也变动喇叭垫的方式没有直接比较垫弹簧前后的差异,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声音感觉比较立体而松少了一点压迫感>

由于空间限制两侧的反射状况不太一样,喇叭摆位些微的一前一后,没有完全对称,各别些许的旋转角度也不一样,这是单纯听声音状况来调整,也不知道这样作法对不对。音场调教过程中放了不同型态的演出来判断,有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团、钢琴、提琴奏鸣曲、人声、吉他、民俗乐器。建议可以先用好的录音且熟悉的声音来做音色调整的依据,而整体高中低音的合声状况与平衡性更显重要,这样比较不容易在音色追求上迷失偏离。当音场调对了,就像是望远镜对到焦一般,色彩与形体的轮廓是清晰、细腻而有层次的,3D的画面会浮现出来,因为各形体与空间搭接的轮廓细节是清晰可见,因此能产生出自然舒服的空间感,让整体更加融合而有画面。声音也是如此,好的音场应能呈现这些具自然空间感的音色细节,才不会有格格不入的不良质量声音,而浮现出3D发烧的画面。

音色的部份觉得差不多有一定水平了,形体感、定位、音场的宽度还没有很理想,因该是左喇叭无背墙的影响,但为了兼顾音色表现和太太对喇叭摆放墙面的要求,有些妥协。试着调整空间的过程中,常常我自以为是的以为空间已经OK了,但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士引导还是没法有效把脉抓出真正的问题和给予有效的对策,空间问题不简单,动一发牵全身,建议还是要多请教有经验的人比较不会走火入魔浪费太多时间。自己运气很好,安可音响硬件与线材整体搭配完整度很高,我不用再猜疑是否为硬件的问题,加上有朋友老师的建议,现在的声音表现已有进步让我感到欣慰,不过我知道空间调教上还是有问题,作法也不尽然正确,这些就待后续专业人士指导再调整吧!

第六堂课:「声音想要达到高度正确性是急不得的。」

这里把我过去半年多来在组音响过程中遇到的状况和大家分享,除了在整理过程中再次思索,也希望自己遇到好或不好的经验能让入门者做个参考,因为自己仍是初学者,分享经验中或多或少会有不正确的观念,也还请前辈多指导。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