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口中,期末不叫期末,叫“渡劫”。一个小小的期末,何以就成了“渡劫”?
“渡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各方面都“进步”了。
先说硬件上的“进步”:
1.老早前,刻钢板油印,费劲吧啦地刻一张卷子,印不了几百份,这个版就要废了,还要重刻。
2.后来,针式打印机。吱吱嘎嘎,吱吱嘎嘎,半天打印不出来一张,不过总算比刻钢板省劲儿得多了。
3.再后来,喷墨打印机,效率提升了不少,虽然还是吱吱嘎,吱吱嘎,但总算不再是老牛破车。
4.现在,激光打印机,比喷墨打印速度快了很多,而且迭代进步,从一分钟打印三、五张,到一分钟能打印二、三十张。
再说软件上的“进步”:
1.老早前,学什么考什么,没有什么为了期末考试专门复习的说法。学生到了该考试的时候带着笔去考就是了。
2.后来,开始有了口头上的考试范围的说明,比较粗略。说到做练习,最多是把头一年的试题给学生印了做一点儿热身。
3.再后来,口头上的考试范围说明变成了书面的,而且越来越细致。卷子呢,也开始日渐多起来了,不但有往年的试题,还要到处搜罗来各种有针对性的复习题。
4.到现在呢?不但有书面的非常细致的考试范围,而且,下发的时间越来越早了。不但各种练习篇子多起来了,而且,有从单页的到装订成册的趋势了,甚至不但装订成册,而且不是每个学科一本,是每个学科好几本,还越来越厚了。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我前面说的“进步”是打着引号的,认真思考一下,真的进步了吗?
如果真的进步了,学生似乎也就不用哀叹要渡劫了。那么多卷子,学生做得过来吗?真做不过来,不睡觉也做不过来。一个科目如此,各个科目都是如此,一下子有六、七门甚至更多的科目要考试,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
以上我所描述的现象,可能对很多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了。但正是这些熟视无睹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面对这样的现象,不应麻木不仁。
我提出这样几点思考,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1.毋庸置疑,适量的练习有助于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但是,随着练习的大量增加,边际效应会呈现显著递减趋势,投入产出远远不成正比。当我们在经济领域倡导有质量的发展时,是不是在教育领域也应该大张旗鼓地反对高投入,低产出这种粗放型的教育方式呢?
2.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是要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的能力,还是通过大量机械训练让他们成为瞎猫,把碰到死耗子当成幸运呢?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手段严重脱节之后会怎样呢?
3.似乎所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口头上都会说要精讲精练,但是到实际教育行为中,有多少学校,多少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那我们提出那些口号是说给谁听的,说给谁看的呢?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严重脱节之后又会怎样呢?
4.过度练习的危害不仅仅是消耗了学生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头脑的打击。他们对所谓的标准答案有偏执的追求,但却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对快速得出结论有一种莫名的狂热,但却不会持续进行深度的思考。如果头脑是僵化的,浅薄的,还要奢谈所谓创新,那只不过是空想而已,是缘木求鱼而已。
5.到底为什么而学,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分数而学,那只会越来越功利,只会越来越窄化。数学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是公理,但是学习却不能,人生却不能,因为学习和人生不仅仅有长度问题,还有宽度问题。
……
英国工业革命早期,蒸汽纺织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但同时也抢走了许多手摇纺织工人的饭碗,于是英国一度出现过工人砸纺织机的现象。
现在呢,电脑 互联网 打印机 复印机,那真是生产各种练习篇子的利器,这利器生产出来的大量卷子,在相当程度上也成了压在学生身上的大山。
那我们现在的学生是要砸电脑吗?恐怕不是,应该被砸的不是电脑,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