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汽车与配件》受Automechanika Shanghai之邀,前往全国商用车重地山东济南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商用车相关调研走访活动,进而引发了更多对国内商用车产业链的一系列思考。纵观全球主流商用车企业发展动向,正围绕着自动化(A)、电气化(E)、智能互联化(C)及服务化(S)等领域持续投入,并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呈现出“高效、绿色、网联化和安全”四大趋势。
“高效”旨在关注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改善、提升燃油经济性和优化商用车车队的运营效率等。“绿色”体现在排放标准和后处理技术的提升,以及空气动力、轻量化、电气化、替代燃料和降噪等方面技术的发展。“网联化”是商用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远程故障诊断、订单管理、大数据和远程信息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安全”则是商用车发展的永恒主题。
再将目光聚焦到中国商用车市场。近些年,受益于国内新基建投资和建设,我国商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令人振奋,特别是2020年疫情的情况下,全国商用车产销量双双超过500万辆大关,迈上了新台阶,表现突出的中重卡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商用车市场继续增长,全国总产量273万辆,同比增长15.7%;销量为288.4万辆,同比增长20.9%,全年有望超过500万辆。
国家相关商用车安全、环保等政策法规的严苛从两个方面推动着商用车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在技术性能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大力推进新能源、电动化、自动驾驶技术。
主机厂电动化优势显著
基于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日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规划禁售燃油车和碳排放目标,此外,全球多个国家为自动驾驶立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诸多举措加速推动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
商用车从应用角度来讲,与乘用车不同。乘用车是消费产品,商用车是生产资料。因此,对商用车产品的定义都是以用户场景来做开发。例如生产供应的领域、城市消费(城市物流、末端配送、垃圾处理)、环卫以及港口运输、矿山等领域,很多是适合于电动化场景的,特别是围绕着现在一些城市的运营。纯电动更适合于轻载的城市运营、重载倒短的需求;燃料电池适合于中长距离、中重型车辆应用场景,特别是北方区域低温环境;混合动力更广泛应用于跨区域的干线物流。
基于用户场景的不同,主机厂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车方面。如3年前北京福田智蓝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就是聚焦于商用车全系列产品规划,技术路线全面覆盖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融入“智能、环保、专业、安全”理念,打造适用电商物流、冷链配送、专用车等多领域、多场景、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能源物流车产品。此外,一汽解放、中国重汽、华菱星马在新能源重卡领域规划了较为清晰的发展路线;上汽跃进、比亚迪、江淮、福田等在轻卡方面也都有明确定位的产品。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如在港口、矿山,城市公共交通里面,以及一些环境作业类场景,都是相对封闭场景。商用车的自动驾驶产品将会比乘用车类产品推广起来更快。
传统燃油车性能提升在即
很多早已在乘用车上应用的传统汽车新技术,正逐渐在商用车上进一步广泛应用。2014年可以说是商用车技术年的分水岭,此前的商用车辆以机械控制部件为主。2014年之后,市场上新售车辆的电子控制系统开始增多,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应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商用车变速器的产品升级方面,目前我国商用车90%以上是手动变速器,未来AMT、AT将在货车、客车上加大应用比例。至于缓速器,尤其是智能液力缓速器,将在商用车上普遍应用。
高进阶的自动驾驶系统,如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亦将逐渐应用于商用车。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目前国内商用车应用占主导地位的依旧是威伯科和克诺尔,瑞立集团成为国内少数的自主品牌之一。
商用车底盘产品的升级主要体现在制动系统。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商用车仍使用鼓式制动器,而鼓式制动器在国外早已被淘汰,而是以盘式制动为主。盘式制动的制动效果、轻便性和安全性都要比鼓式制动好,但由于其成本高(同样的产品盘式制动器成本比鼓式要高出约1~1.5倍),在我国商用车出厂配套率预计只有20%左右。由于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的需求,盘式制动器将加快发展和应用。
“十四五”期间,迎合商用车“新四化”大趋势,传统燃油车在性能提升方面将加快进程。传统燃油车性能的提升离不开相关系统零部件的技术升级,从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底盘、尾气治理等。从当前及技术发展来看,一些高压共轨及相关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技术更多是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自主零部件尚处于快马加鞭奋进直追状态。
外资零部件企业深入商用车领域趋势明显
与国际乘用车品牌进入中国的路径不同,中国商用车主机品牌一直以自主品牌为主,且市占率很高。而早在多年前,跨国零部件企业通过独资或合资等多种模式逐渐渗透进入商用车主机前端配套市场。随着商用车国V到国VI,以及将来国VII七排放标准的实施,一些外资的商用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优势愈加凸显。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跨国零部件企业的商用车业务随着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增长率和在国内OE市场的占有率也随之快速提升,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部件。
例如,克诺尔在华运营20年,为卡车、客车、挂车和农用机动车提供制动系统。克诺尔制动是电子制动控制器、驾驶员辅助系统以及空气处理领域的领导者。克诺尔商用车辆系统部在中国大连拥有一家合资公司和一家全资公司,在重庆与重庆机电的合资公司是上汽红岩的供应商,在十堰的合资公司主要为东风集团配套。2020年上半年,克诺尔与赢彻、东风商用车联合开发的L3重卡A样车完成验收。2020年,受益于中国商用车市场的突破性增长,克诺尔在全球订单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9.77亿欧元。
再例如,博世在国内商用车主机配套领域的多个系统产品处于领先地位。据博世汽车售后市场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俞虹介绍:燃油系统技术,博世不仅与潍柴共同研发了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同时,为了更好地迎合国VI六排放法规实施,博世提升了第三代共轨喷油器的技术;新能源系统开发方面,博世于2020年12月与庆铃集团宣布展开氢燃料电池堆的合资项目,为电动化趋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自动/辅助驾驶领域,博世电控循环球式转向机是作为下一代商用车驾驶员辅助系统(比如车道自动保持、车道偏离报警、侧风补偿、自动尾随等功能)和ADAS功能的基石。
其它品牌诸如大陆、天纳克、盖茨、法雷奥、曼胡默尔等外资零部件都伴随着国内商用车市场OEM红利在2020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与此同时,这些跨国零部件企业OE配套的优势也正在向售后延伸。
威伯科与采埃孚合并后,在卡车、客车、挂车全系列车型拥有包括制动、传动、转向等方面在内更广泛的产品组合以及互补的技术优势,能够为主机和售后用户提供更全面和灵活的系统解决方案。采埃孚商用车控制系统事业部亚太区车队解决方案和挂车系统暨网联化与数字化业务总经理张志豪表示,针对售后市场不同类型车队多样化的需求,威伯科针对性地提供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例如危化品、轿运车和高附加值车队,在防侧翻、倒车防撞、防折叠方面有更高要求,威伯科可以通过挂车EBS中内置的RSS(防侧翻控制系统)、 ITP(智能挂车解决方案)扩展功能中的TailGUARD(倒车盲区监测及自动刹车)、倾斜警报等功能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车队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再例如,快递快运等车队更关注运营的效率和经济性,威伯科可以通过新一代集成式AMT、电控悬架系统(ECAS)、胎压监测、OptiFlow(侧翼)等方案从省油、省胎、省维修保养、减少故障、缩短装卸货时间等方面应对其诉求。
博世在商用车后市场,除了原有产品的技术升级,以及产品型号拓展外,也推出了迎合新市场新趋势的方案,比如高性价比的博世再制造交换件,同时覆盖共轨系统及尾气后处理系统,配合快速更换维修方案,提高了维修站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成本;再比如长效保养组合概念,长效机油加长效机油滤,提供长达6~10万km的保养方案,更适用于干线以及进口车辆。
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奋起直追之路需加速
早些年,应用在商用车上“卡脖子”的技术产品,如EBS、ABS、ESC等都掌握在少数外企手里。以商用车ABS系统为例,10多年前威伯科的一套ABS系统价格高达1.2万元。这一价格直到瑞立集团自主研发成功才逐渐降低,分阶段降到6000元、2000元,目前瑞立广州科密的一套ABS系统费用大约为70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主零部件企业在技术产品上加大研发投入,国内出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如亚太机电、浙江万安、东风科技、重庆聚能等都在为商用车企业提供该类产品。
虽然商用车零部件“卡脖子”技术产品越来越少,但一些关键技术件如高压共轨及与自动驾驶相关的电子产品等市占率的大头还是以外资品牌为主。能够与外企抗衡的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数量、规模以及产品相对有限。
与快速发展的商用车市场相比,国内更多的自主零部件制造企业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零部件产品上,这样的产品很难提升利润空间。比如一些铸件、冲压件等企业,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企业影响非常大。2021年二季度,《汽车与配件》随同Automechanika Shanghai主办方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一行深入温、台、甬三地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考察调研时,就碰到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反映:受到原材料暴涨的困扰,许多原材料占比很大的企业都选择了少接单多观望的企业运营方式。这些企业的利润只有个位数,如果对供应商材料价格没有议价能力,主机厂又不能补贴或者不允许涨价的话,中间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就很难挺过去,因为他们根本经不起原材料价格暴涨的打击。此外,行业还有一个惯例是,主机厂每年会要求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降价3%~5%,配套的一级供应商又逐级转嫁到下游供应商,这就更加剧了企业的运营难度。
当然,也有一些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这些年一直在奋起直追的路上,应市场需求做着转型和技术突破。
前不久,随同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一行走访的亚太机电就是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头羊之一。追溯亚太机电的发展历程,可以从1976年生产单一的制动分泵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国内第一家研发成功开发双管路制动泵,到90年代初期研发成功盘式制动器,90年代后期研发碳素材料取代铸件首创应用到汽车部件上,进入21世纪成功研发ABS并产业化,成为打破国外垄断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之一,并于2009年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目前亚太机电已完成国家863计划成为国内首家研发成功电动车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实现智能驾驶技术和轮毂电机国产化率先产业化企业。亚太机电的产品包括基础制动系统(制动盘/钳、制动模块、真空助力器等)、电子辅助制动元件(ABS系列、集成式EPB双拉索EPB)、线控制动系统(Ibooster、ESC)、离合器系统(离合器总分泵、离合制动管路等)等,这些“传统”产品中的部分已经从最初只在商用车上的应用延伸到乘用车。此次参访,值得关注的是亚太机电用于新能源上的轮毂电机产品及智能驾驶系统产品,这两大块是亚太机电向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布局的产品。
亚太机电在智能驾驶产品开发方面,已经完成开发产品有ACC自适应巡航系统、FCW前向防碰撞预警系统、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前车 行人)、LDW 车道线偏离报警系统、LKA 车道保持系统(中心保持功能和偏离抑制功能)、BSD盲区检测系统;正在开发阶段的有LCA变道辅助、RCTA倒车侧向预警系统、APA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和车联网模块。而在电动化方面,是亚太机电与斯洛文尼亚依拉菲合作的轮毂电机产品。据悉,依拉菲轮毂电机在全球市场排名靠前,目前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欧美市场。2021年7月中旬,搭载亚太依拉菲轮毂电机的达芬骑机车已正式发售,这为其向汽车应用更近了一步。
此外,隆盛科技、越博动力、万安集团、双环传动、万里扬、瑞立集团等头部企业的崛起正在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行业期待在这批领头羊的带领下,能有更多的企业紧跟商用车发展步伐,在智能化电动化及高附加值产品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后市场驱动下的产业链变革在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商用车保有量约3000万辆,其中重卡保有量约800万辆,拥有超过500万个公路运输运营主体,这其中约83%是由1~2名司机组成的小型车队,这对运输管理人员处理复杂物流需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其运转效率和使用成本,直接关系着企业运营能力水平,并影响企业经营竞争力。客户结构逐步从以个体司机为主的散户转向以公路货运为代表的物流车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用车客户在关注整车价格、车辆性能的同时,更加倾向于关心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这其中包括从整车的采购成本、使用能耗、维护保养成本、二手车等全生命周期的成本(TCO)。
基于此,商用车产业链上的玩家都围绕着TCO进一步做深做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首先是以四巨头(解放、东风、重汽、陕汽)为代表的主机厂在中重卡市场展开激烈竞争,纷纷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价值赋能举措,为经销商提供整车金融、延长承保周期、维保套餐服务等举措。这些因素也加速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逐步走向资产化,并通过主机和产业金融的结合进一步资本化。
针对车主用车全生命周期,各大保险公司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邦邦汽服副总经理张立伟谈及这一服务时拓展补充提及他们的解决方案:邦邦汽服在中国商用车售后市场的布局主要基于车损理赔相关维修和配件供应链切入,并逐步拓展到全产业链,相关科技理赔、配件采购更换、残值车辆拍卖、低碳修复等。基于此,邦邦汽服整合运用人保集团线上线下优势资源,重点打造智能询报供一体化平台“驾安配”。
对车队来说,全生命周期成本是衡量其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包含了运费、油费和司机成本等要素。其中,司机拥有不同的背景、驾驶习惯和个性,所以对司机的管理也是极其复杂的一环。因此,系统化管理车队并提高其运营的有效性,从而优化TCO,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和发展趋势。各商用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针对售后市场不同类型车队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除了整体解决方案,商用车各种应用场景的复杂化也需要相对应的零部件有更多细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制动片。山东信义制动商用车事业部辛林在谈到公司制动产品时就提及这一趋势:“因商用车应用场景不同,我们会综合考量成本等因素对产品结构分类,为客户提供更加细化个性化解决方案。例如西南地区沙路多,长时间制动对产品的耐磨性耐高温性提出高要求,我们针对这样的场景开发山区版的制动产品;针对沙路少的提供平原版制动产品等。”
事实上,TCO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迫于各种成本压力的物流企业,一边“引导”着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定制解决方案的同时,一边对终端修理厂提出了苛刻的维保要求。一些稍具规模的车队,每年都会拿着”EXCEL”表格让修理厂“竞标”,甚至精算到分、厘,以这种方式一再要求下调价格。
当前,商用车独立后市场还处于“手动挡”时代。各种问题和矛盾凸显。比如:数据方面,因车型快速迭代升级,导致零部件通用性差、零部件的溯源编码体系非常难以建立,行业标准化程度低下;行业对全国性配件连锁和维修连锁网络的迫切需求;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修理工等的缺乏;行业整体合规成本的高居不下……这些都期待产业链上各方协力合作。
如果用积极的心态来看,这些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机遇都是刚需赛道上“黎明前的黑暗”,也正是这些迫切的需求才为行业带来了希望。
结语
Automechanika Shanghai在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16届,是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展览会之一。16年来,该展会融汇全球优质资源,为供需双方提供商贸机会,让参会各方受益。商用车作为Automechanika Shanghai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全球相关知名企业的积极参与,他们遍布于展会各大产品板块与特色专区,带来了领先的商用车行业解决方案;展会同期还有多场聚焦于商用车主题的论坛,探讨行业发展。
2021年展会将进一步强化在商用车领域的展示广度与深度,汇集博世、博格华纳、采埃孚、电装、马勒、潍柴、康明斯、北汽福田、东风实业、华域动力、中原内配等海内外品牌,带来更多从整车、零部件到售后模式全链条最新产品展示与技术培训等。
2021年Automechanika Shanghai正在通过提供一系列贯穿全年的与会服务(采购发布会、配对洽谈会),助推全球与国内市场打破时空限制,连接更为广阔的业务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