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仪结构图(简述扫描仪的工作原理步骤)

扫描仪结构图(简述扫描仪的工作原理步骤)

首页办公设备扫描仪更新时间:2022-02-18 17:47:34

在医学成像领域有开拓性进展的英国物理学家John Mallard教授于2月26日去世,享年94岁。John Mallard教授领导了阿伯丁大学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身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仪。除此外,他还帮助开发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据此产生人体内部的详细三维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用于放射学中的医学成像技术,最初称为NMRI(核磁共振成像),但为了避免负相关性,而逐步删除了“核”这个说法,所以目前在国内,这项技术既称做核磁共振成像,也称为磁共振成像。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形成人体解剖结构图和生理过程图。

Mallard教授出生于英国的北安普敦,于1964年在一份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磁共振可能能够诊断癌症。但当时,这个发现基本上没有引起注意,并慢慢湮没于学术界的百花齐放当中。

到了1971年,美国的保罗·劳特伯(Paul Lauterbur)在斯托尼布鲁克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应用三个维度的磁场梯度和反投影技术创建了NMR图像,这项技术才开始初露端倪。

1973年,保罗·劳特伯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基于这项技术的第一张图像,随后是活着的蛤和小鼠胸腔的图像。这个成像方法最初名为zeugmatography,后来被称为(N)MR成像。

70年代后期,英国物理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和他在诺丁汉大学的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身MRI扫描仪。这个开发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就是对核磁共振已经了解颇深的Mallard教授。

再后来,彼得·曼斯菲尔德与这项技术的发明者保罗·劳特伯分享了200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这个重大奖项面前,Mallard教授名声不显。但正是Mallard教授亲力亲为带出来的阿伯丁团队,才让MRI技术应用于现实,有了这闻名遐迩的核磁共振扫描仪。

Mallard教授主持的项目造出的机器名为Mark I。当这台机器在1980年应用于一位男性晚期癌症患者时,这个团队因极其先进的技术而受到诸多赞誉,从而推动了MRI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团队成员Redpath教授曾说:“Mark I和现代扫描仪之间的区别有点像一战中的战斗机与现代台风喷气式战斗机之间的区别。”

MRI扫描仪使用强磁场,磁场梯度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体内器官的图像,不涉及X射线或使用电离辐射,与CT和PET扫描不同。MRI是一种医学上的应用的核磁共振(NMR)也可用于其他NMR应用中的成像,例如NMR光谱学。

这台革命性的核磁共振仪改变了现代医学的游戏规则,因为很多成像工作得到了长足进展,甚至可以挽救生命。MRI设备展示了病理的程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病理并处理病灶,从而挽救生命。

现在,该技术已在全球大范围使用,主要用于癌症,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各种状况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数以十万计的患者从MRI带来的先进医学影像中受益。

Mallard教授在彼得·曼斯菲尔德与保罗·劳特伯分享诺贝尔奖的第二年,因其开拓性的工作被阿伯丁市授予了“the freedom of the city of Aberdeen”。

Mallard教授去世的消息传出后,阿伯丁大学医学院院长Bhattacharya教授说:“我们感到非常难过。约翰·马拉德教授及其团队帮助改变了医学影像学的面貌,他的工作通过每天挽救生命的技术而得以延续,我们为他在阿伯丁大学开展的此类开创性工作而感到自豪。

#普知成长计划#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