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骂人的艺术源远流长,中国人很会骂人,更是有目共睹的。古人与现代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善于嬉笑怒骂,他们骂人的艺术并不比现在逊色。
那么在封建教条严重的古代,人生气或者发泄的时候都是怎么骂人的呢?
如果当面骂人,古人常呼其“这厮”、“那厮”。“厮”字,原指干粗活的仆役,用于骂人常常表示轻蔑和侮辱。如果抨击坏 人,“这贼”、“那贼”则是充满义愤之词。“贼”字,原指损害社会的坏人。
商君,秦之贼(叛国人)。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史记·商君列传》
西后及贼臣忌益甚。(贼臣,指当时反对变法维新的顽固派。)――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意同贼臣)以为威重。――《汲黯列传》
你以为古人聊天时说的都是文言文?好像说啥都有那么点文艺气息?那你就错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他们说起狠话来,可是一点都不给对方留活路。
古代最恶毒、最流行的骂詈之词排名前三的当属“无后”、“不殁”和“禽兽”,翻译成现代用语就是“断子绝孙”、“不得好死”和“不是人”。
《孟子·梁惠王上》里有这样一句话——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仲尼就是孔子,这句话有很多种理解,其中最通行翻译就是“第一个做坏事的人,应该断子绝孙!”
【左传·僖二十二年】叔詹曰:“楚王其不歾乎。”“不歾”就是不寿终正寝,这就话就是在骂楚王不得好死。
《孟子》有言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很好理解,是孟子攻击杨朱和墨翟的话。
可以看出来,“无后”、“不殁”和“禽兽”这三个古代最恶毒、最流行的骂詈之词,都是出自古时候的大能之手。
尤其是孔圣人,最是会骂人,为子孙后代留下不少经典丑语:像是“老不死的、板桶、不得好死、断子绝孙等”,后人都是跟他老人家学的。看来即使是古时候的圣人大儒,被逼急了也是会骂人的,是不是颠覆你的圣人观?
骂人真正厉害的人,是把人活活的骂死。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王朗对阵诸葛亮。王朗先是对诸葛亮说了一堆大道理,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两人一番述事实,摆依据之后,王朗终究被诸葛亮说到了痛点,王郎大呼:“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住口!你这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舞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诸葛亮舌战群儒,有理有据,骂得王朗当场吐血气绝身亡,观众听得痛快淋漓,堪称史诗级的一场骂战。
不过,无论哪一段位,文雅与否,骂人本身都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比起冷嘲热讽出口成脏,还是淡定从容冷静分析更让人心生好感。
所以,好好的,还是不要骂人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