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虹口区海泰苑小区业主接连遭遇了乘坐电梯的危机,电梯一下子冲到27层,一下子急速坠落,一会不开门,一会莫名其妙的停梯。当然电梯检验还是合格的,维保也正常进行,但是就是故障率居高部下,每月总要发生四五次故障。这部电梯到今年使用已经18年了,也就是说在2003年投入使用。根据《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需要对电梯进行安全评估检测,而上海特检院的结论为安装状况等级二级,“需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并在日后保养过程中加强监护。”
使用超过15年,电梯故障不断,貌似也不能怪工厂制造质量不行,也不能怪维保单位保养不规范,电梯确实需要进行改造更新了。不过早在2016年该小区电梯就启动了大修改造程序,但是费用需要16万/台导致小区业主不能意见统一。这件事情就又拖了五年,结果今天电梯故障越来越高,改造或者更换已然迫在眉睫了。业主也好、监管局也罢都已经没有时间去分析一下电梯的设计寿命究竟是多少年?是什么原因导致电梯在使用13年后就要启动改造更换程序?再说这个小区的电梯可是世界一流品牌通力电梯,而且2003年的通力电梯进口件还是很高的,质量应该也是世界一流的才对,用不了30年,至少20年才能对得起当初开发商购买这个国际品牌多花的钱吧?
如果不是2021年奥的斯和迅达电梯就劣质钢带问题作出了使用寿命承诺,我们可能早已经忘了电梯还有设计寿命这一个说法。根据当初这些外企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初期的投标资料,一般欧美企业的电梯设计寿命是25年,日系企业的设计寿命是20年。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很多外资品牌电梯都挺不过10年了呢?而且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搞出了15年对电梯做安全评估,结论经常是建议更换或者大修。尤其是住宅电梯的实际使用寿命为什么会大大低于设计寿命呢?就如本案例在2016年,电梯使用了13年的时候就因为故障高企,业主把更换电梯提上了日程。在勉强坚持五年后,这几部通力电梯确实已经到了垂死的边缘,如果电梯再不更新改造则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这又是为什么呢?
究竟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市场太大、太诱惑人了。而类似通力电梯这样的企业完全是因为中国市场跻身国际一线大牌的,而为了在中国市场具备更好的产品竞争力,通力电梯的研发团队可谓“不遗余力”搞“创新”。在过去的20年这个团队一直在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主机越做越小、轿厢壁越做越薄,为了中国市场专门开发了小截面导轨,甚至空心导轨,而桥架越做越轻,门楣越做越薄。当然环保的大旗不能倒,绿色、节能、环保是通力电梯在中国永恒的主题,刷上绿漆的主机就代表节能。所以这20年来,通力电梯从年销售2000台到2020年销售订单超过13万台,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23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市场电梯行业的最大赢家!
但是今天的市场格局已经在变化,新梯增长速度放缓,而存量电梯的更新改造更换逐渐在成为主要市场。通力电梯自2004年以后迎来高速发展,而其2004年的电梯早已经超过15年,想尽一切办法提升中国市场的售后收入已经是通力等这些外资品牌的共识。在过去20年他们通过新梯销售实现了企业的营收倍增,赚取了数十倍的投资回报。那么在接下来的二十年,这些外资企业的目标也很明确,通过推动立法获取维修改造方面的高垄断地位,在这个新业务中赚取更高的利润。这也是今天很多用了外资品牌电梯更新改造动则需要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原因。中国的在用电梯市场超过70%是外资品牌电梯,而这本身一定是这些外资品牌口中的肥肉。
有很多有识之士造就在提出高层贫民窟的问题,这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不是稀罕事情。而中国人口基础庞大,大多数城市的工薪阶层都是住在高层小区的,我们一定不能走欧美高层电梯房衰败的老路。高层贫穷很大的一部分支出就是其电梯的维修保养,而当前中国维修改造电梯则往往一次性掏空物业维修基金。当然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有优越性的,在很多城市维修改造电梯也是有政府补贴的,但是这些政府补贴归根结底是属于老百姓的钱。
近期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出现资金问题,就连行业前三的恒大也出现了资金问题,其实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房地产不是暴利行业吗?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贷款就是房贷,这些钱不应该都是在房地产企业手中吗?怎么现在的恒大连采购电梯的款都付不出来了呢?房地产企业不行了,将来房子会不会不值钱?没有房子保障的中国人口袋里还有钱吗?钱都去哪里了?
电梯行业外资品牌通过维修改造掏空物业维修基金只是冰山一角,其实包括恒大、阿里巴巴、滴滴等企业背后很多都是西方投资者。我们中国至所以今天足够强大,这都是我们先辈和我们这一代人用40年的剩余价值创造出来的。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孙子一辈子替美国、欧洲、日本打工吗?我们难道不想把辛苦劳动的果实全部自己来分享吗?如此,至少在电梯行业我们如果需要再更新,再改造那么优选民族品牌一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而作为电梯行业的民族企业能不能提供优质的产品,能不能提供优秀的售后服务,能不能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则是今天所有民族电梯企业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