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哪里(大同以前为什么叫匪城)

大同在哪里(大同以前为什么叫匪城)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04-12 06:42:54

大同,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兴和县、丰镇市、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及忻州市的相连,东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及保定市相接;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辖区总面积总面积14176平方公里,辖4区7县,常住人口344.24万人(2017年末)[1]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3]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4]素有“ 凤凰城”和“ 中国煤都”之称。[4][5]

2018年12月21日,大同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44.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5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0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2‰;死亡人口2.04万人,死亡率为5.96‰;自然增长率为5.96‰。少数民族包括回族、满族、藏族、苗族、朝鲜族等。[25]

大同市各区(县)人口数据(2010年11月)

区划名称 总计 比重(%)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户籍人口

大同市 3318057 100 235.29 3175094

城区 723013 21.79 15673.72 671531

矿区 500158 15.07 8083.88 484077

南郊区 405864 12.23 422.73 297764

新荣区 108482 3.27 107.07 105718

阳高县 272488 8.21 163.36 287303

天镇县 206009 6.21 125.95 218613

广灵县 182613 5.50 148.71 180131

灵丘县 234004 7.05 86.04 241994

浑源县 343486 10.35 174.92 358339

左云县 156163 4.71 119.40 149049

大同县 185777 5.60 124.04 180575

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13.2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646.1亿元,增长7.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6%。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687元,比上年增长6.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5%;衣着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0.2%;教育文化用品及娱乐类上涨3.2%;医疗保健类上涨13.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9%;交通通信类持平;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9.9%。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6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25]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5元,增长7.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1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76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2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814元,增长8.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8.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1%。[25]

全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下同)完成489.3亿元,增长7.0%。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77.8亿元,增长48.7%;民间投资311.4亿元,下降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9.1亿元,下降37.5%;第二产业投资164.4亿元,下降2.6%;第三产业投资245.8亿元,增长39.1%。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62.1亿元,下降3.8%。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1.4亿元,比上年下降33.6%。其中,住宅投资79.2亿元,下降29.6%。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577.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44.8万平方米,增长1.6%。房屋竣工面积369.1万平方米,增长28.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5.7万平方米,增长40.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0.6万平方米,增长39.9%。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258个。其中,新开工931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499个(不含房地产)。新增固定资产366.3亿元。[25]

第一产业

大同市统计表(2)

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1.7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03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0.69千公顷,减少6.44千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秋粮播种面积270.69千公顷,减少6.44千公顷。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6.4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51千公顷;蔬菜面积16.1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53千公顷;饲草作物种植面积4.3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3千公顷。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14.62万吨,比上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7%。其中,秋粮产量114.62万吨,增长1.7%。

全年全市生猪出栏103.8万头,比上年增长1.4%;牛出栏8.6万头,增长7.1%;羊出栏196.8万只,增长10.7%;家禽出栏395.3万只,增长9.7%。年末猪存栏66.1万头,比上年增长9.1%;牛存栏18.8万头,增长4.9%;羊存栏217.3万只,增长7.8%。全市肉类总产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猪羊肉产量12.8万吨,增长2.7%。牛奶产量26.8万吨,增长8.3%。禽蛋产量6.8万吨,增长18.3%。

全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农用运输车动力)96.39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233.32千公顷,增长4.4%;机械播种面积187.89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95.82千公顷,分别增长3.1%和11.7%。农村用电量3.8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6%;化肥施用量23.73万吨,比上年减少8.9%。[25]

第二产业

大同市工业统计表(3)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表2: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45.6亿元,比上年下降7.6%。实现利税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87.4%。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0.6亿元,增长95.3%。实现利润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5%。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2亿元,增长374.8%。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83.4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1.8万平方米,增长30.2%;房屋竣工面积288.2万平方米,下降1.2%。[25]

第三产业

大同市第三产业统计表(6)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7.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3.8亿元,增长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0.7亿元,增长8.0%。按行业统计,全年全市批发业零售额54.5亿元,增长5.5%;零售业零售额520.3亿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9.7亿元,增长7.5%。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7%;汽车类增长12.1%。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246386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出口182182万元,下降6.2%;进口64204万元,增长52.6%。

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1701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4%。

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80.3亿元,增长33.2%。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38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2%;接待入境海外游客7.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旅游外汇收入42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25]

财政、金融和保险

大同市金融计表(2)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税收收入72.88亿元,增长10.1%,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44.1%,企业所得税增长5.9%,个人所得税增长27.0%,资源税增长77.6%。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0.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0.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1.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5.0%;住房保障支出下降4.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5.97亿元,比年初增加66.89亿元,比年初增长2.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44.04亿元,比年初增加18.33亿元,比年初增长1.5%。

表8:2017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共有注册保险机构38家。全年全市保费收入6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7.53亿元,增长24.7%;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8.89亿元,下降1.3%。全年全市累计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4.49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1.24亿元,增长10.3%;财产险业务赔款12.18亿元,同比增长21.0%。

公路

大同是晋北的门户,也是沟通华北与西北省份的桥梁和枢纽,有大运、大塘、大准、大张等10多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34]

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6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9公里。全市公路密度89.6公里/百平方公里。民用航空航线15条。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67.3万辆,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新注册汽车6.3万辆,下降16.0%;个人汽车55.8万辆,增长11.6%。年末载客小型车保有量49.7万辆,比上年增长13.7%。其中,个人载客小型车48.0万辆,增长14.1%。年末轿车保有量34.3万辆,比上年增长13.0%。其中,个人轿车33.3万辆,增长13.3%。[25]

大同市内有4个长途客运站,分别为长途客运南站、长途客运北站、新平旺客运站以及新南客运站。长途客运南站位于雁同西路20号,主要是运营发往大同周边郊县的长途汽车;长途客运北站位于火车站西200米处,主要是运营发往太原、朔州等省内长途汽车;新平旺客运站位于矿务局百货大楼南100米,主要是发往山西省内县镇以及北京等地的长途汽车;新南客运站位于新建南路699号(大同二电厂北侧),主要运营发往太原、朔州、北京等地的长途汽车。[34]

国道108国道109国道208国道209国道高速公路宣大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得大高速公路大同绕城高速公路

铁路

京包铁路、同蒲铁路、大秦线、大准铁路等线路以及云冈支线、口泉支线等均在大同交汇,规划中的有大西客运专线和大张客运专线。[34]

大同火车站位于京包线中段,每日有多趟列车开往太原、北京、杭州、包头、沈阳等国内大中城市,是京包线、北同蒲线、云岗支线交会点,是贯通华北、西北物资交流和晋煤外运的枢纽站,技术性质为区域性编组站,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等级为特等站。

大同站分为东场和西场,东场担负着京包、同蒲、大秦、口泉、云岗各方向旅客列车的到发作业和京包上下行货物列车的中转作业以及丰台西~包头西间技术直达列车的增减轴作业。

另外,在京包线设有大同北站,主要办理列车的交会、越行作业。在大同二电厂运煤线设有二电厂站,共有到发线2股,其它站线4股,主要办理二电厂运煤专列的到发和卸车作业。[35]

航空

大同机场(2)

大同旧南关机场为抗战前阎锡山晋军设立经历晋军机场、日军机场、国民党军机场及新中国第一大同市机场。

大同东王庄机场为世界著名滑翔机比赛场地。

大同(怀仁)机场为军用机场,曾作为大同民航机场。

大同云冈机场为支线机场,占地面积2159亩。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级,可起降B737-300及以下机型,跑道长2400米,宽度45米,站坪1.65万平方米,机位3个。航站楼面积为8200平方米、站坪24050平方米、停车场7600平方米。2014年大同云冈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40.9137万人次,排在全国105位;货邮吞吐量完成2068.5吨,排在全国91位;飞机起降19712架次,排在全国69位。[36]

市内交通

截至2013年10月,大同市共有,52条运营中的公交线路,线路总长864公里,年客运量2.1亿人次。公交网络覆盖了东到御东新区的蔚州疃、西到矿区的姜家湾、南到怀仁县的毛家皂、北到新荣区的堡子湾的大片区域。其中2011年1月8日开行的601路(矿区公交二公司——大同火车站)是大同市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

截至2012年,市区共有10个出租车公司4625辆出租车,起步价7元,一公里昼间1.3元,夜间2.6元(新车昼间1.6元,夜间2.1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