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的希望是什么梗(全村人的希望这个梗)

全村的希望是什么梗(全村人的希望这个梗)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04-28 20:07:12

中国男足又上热搜了!

西班牙人和塞尔塔,两支中流球队之间的对决,本没有多少人关注。

但比赛结束后,它却意外抢走了隔壁曼城和利物浦的风头,冲上了热搜。

原来是,被中国球迷称为“全村希望”的武磊进球了。

第66分钟为西班牙人替补登场的他,在比赛临近结束时一脚劲射,打进了绝杀球。

进球后的武磊眼含热泪,怒吼庆祝,对于他而言,心里有太多的压抑需要抒发。

赛后,武磊发布微博。

大量球迷来到这条微博下面,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武磊的赞美。

但在评论区也有不和谐的声音,热度一度高居前列。

01 中国男足黑暗中的一盏烛光

这些年,中国男足让球迷伤透了心。

花重金归化多位巴西外援,十二强赛却仅有一胜三平六负。

大年初一惨败给了越南,更是让民众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对男足的批判热潮。

随着热度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巩汉林拍摄短视频嘲讽男足,而男足队员冯潇霆不甘示弱,亲自下场反击。

“冯巩大战”为这场大剧狠狠地添了一把火。

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在这次世预赛亚洲区的射手榜上,有一位中国球员高居次席。

他就是武磊。

世预赛他总共打入十二球。其中四十强赛八场八球,十二强赛出场八次打进四球。

十二强赛中国队总共攻入九球,武磊一人就占了接近半数。

在被大众寄予厚望的归化球员们普遍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是武磊在默默扛着球队前进。

但就是这样的“清流”,也逃不开球迷的嘲讽和辱骂。

当看到武磊单刀不进时,便会有人说“不愧是你”;

当看到他在西班牙人没有上场时间,只能枯坐板凳时,“饮水机管理员”、“西班牙人的中国摇钱树”之类的言论便会铺天盖地袭来。

对于这些赛场以外的是是非非,武磊并没有理会,他的注意力依旧放在足球上。

专注训练,努力争取上场时间。

从不在社交平台晒娇妻豪车,也从未在赛场外惹是生非。

低调内敛,一直是武磊身上的标签。

他不仅蝉联中超本土最佳射手,还力压一众外援,拿过中超最佳射手。

他是第一位在西甲进球的中国球员,更是第一位攻破巴萨球门的中国球员!

这一幕对于很多中国球迷来说,一定影响深刻!

作为唯一的独苗,武磊现在在西甲每一次个人记录的提升,都是中国足球记录的突破。

毫无疑问武磊是如今“中国男足一哥”。

也是中国男足如今在黑暗里唯一的一盏烛光。

02 武磊的父亲守护了儿子的梦

2004年,幼年的武磊曾经参加过一档节目。

在被问起理想时,武磊表示自己未来想成为一名足球明星。

主持人追问转会费,年仅13岁的武磊放出豪言,希望自己未来的转会费能达到六七千万美元。

这一发言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大家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只是孩子的一句玩笑话罢了。

就算是现在,在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任何一名中国球员,转会费能达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但当时也没有谁能想到,那个青涩稚嫩、个头矮小的孩子,未来会成长为中国足球的领军人物。

在南京出生的武磊,从小就对踢球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上学和踢球的人生抉择中选择了后者。

虽然个子矮小,身材也很瘦弱,但小武磊速度快、脚下技术好、盘带娴熟的优势还是得到充分体现。

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十余年,在那个时候选择踢足球就是一场豪赌,能否可以走上职业化道路更是不清楚,谁都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

但武磊的父亲并没有否定儿子的想法,相反他非常支持武磊。

到处求人托人,只为送儿子到足球学校,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甚至不惜辞掉了自己的“铁饭碗”工作,甘心做一名保安,白天接送儿子,陪孩子训练,晚上去上夜班。

这样的生活长达八年之久。

武磊的父亲一直默默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儿子的足球梦想。

这一点其实让很多人挺羡慕的。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有过梦想,这些梦想或朴实,或夸张,或可行,或天马行空。

但当他们勇敢地、一本正经地表达出来时,有些时候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嘲笑和忽视。

03 打击和嘲讽,会毁掉一个孩子

之前有一则视频在网络上挺火的。

一位母亲打开了孩子的书包,发现书本、试卷都揉在一块。

更有很多变成单页的纸张。

但在课本封面的背面,赫然写着“目标是清华和北大”。

被气笑的母亲嘲讽起儿子:“你平时那么不听话,目标还这么远大,我简直不敢相信。你要是能考上清华北大,你老娘我就围着镇子裸奔一圈。”

这种打击式教育并不少见,对于很多家长而言,他们并没有觉得这么说有何不妥。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说过:“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这对于孩子的幼小的心灵打击是巨大的,极易在心中埋下自卑的种子。

作家三毛曾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去哪里都是流浪。

对于那些孩子的梦想,大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应该是打击和嘲讽,而应该是支持和尊重。

04 孩子的梦想,需要父母的助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肯定,鼓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语言,它像一束光,能够照亮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满足与心理安慰。

颜如晶曾说过一句话:“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

很多时候,能够一直支撑孩子保持兴趣的人,就是父母。来自父母的支持和捧场,往往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自信和底气。

在支持的同时,父母也需要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实现梦想背后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在这样的引导和陪伴下,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有自己清晰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当孩子想尝试一项新活动时,比起否定和阻拦,父母不妨多给一点相信和鼓励;

当孩子感到孤单无助时,比起冷酷的嘲笑和指责,父母不妨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和聆听;

当孩子大胆说出他的梦想时,比起怀疑和否定,父母不妨给一些支持和引导。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到阴影。

父母要做孩子心里的一道光,用支持的双手,托举起孩子的梦想,当孩子奋力起飞的那一刻,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