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四一部队的征召标准和待遇
“八三四一部队”是中央警卫团对外使用的部队代号,从1964年一直用到毛主席去世之后。1970年12月,我从荣成滕家西仙村参军入伍,到了这个部队。我们部队担负着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警卫任务,所以对应征人员的要求很高,审查标准很严格。除了身体条件、文化条件比别的部队严格之外,政审条件更是严上加严,执行的是和空军招收飞行员一样的政审标准。我们填写的入伍登记表都不一样,其他部队填的是应征青年入伍登记表,我们填的是警卫人员入伍登记表。印象里,八三四一部队里的胶东兵特别多,因为咱这里是老革命根据地,兵员的政治素质好。
入伍后,先在北京花园村的集训大队,进行了3个月的新兵集中训练。这3个月的训练,很紧张也很艰苦,通过各种训练,将我们这些刚入伍的农村青年,很快地转变成合格的军人。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军人姿态、齐步走正步走等队列训练,有步枪和手枪的使用、固定和移动目标射击、夜间射击等步兵轻武器训练,还有刺杀和擒拿格斗训练,这些都是一般的部队战士都要学会的。我们还进行了与其他部队不同的一些训练,如军人礼节和礼仪,要讲究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警卫知识,要提高警惕,内紧外松;更重要的是保密纪律教育,要求每个战士都必须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这些训练,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受益匪浅。新兵集训结束后,我们就分到了中央警卫团的各个大队,成为光荣的警卫战士。
虽说是中央警卫团,但在生活待遇上和别的部队一样,战士的津贴费都是每个月6块钱,然后每年递增,第二年7元,第三年8元,第四年10元,第五年15元。伙食费也一样,每天4毛5分钱,没有差别。要是说有点不一样,那就是我们有礼仪哨位,考虑到警卫战士代表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给配了皮鞋和呢子军服、呢子军大衣。有时警卫任务需要在大会堂里面活动,穿军装不方便,就给我们发了便衣。我们中队有个分队,需要在大门外调度车辆,他们执行这个任务时,就穿着交通警察的制服。这些呢子军装、便衣、警察制服,全都是工作服,上岗穿下岗脱,平时还是穿绿军装。70年代之前解放军军服都是棉布的,不仅起皱掉色还不耐穿。我入伍时,解放军换发的确良军装,首先是在八三四一部队试穿,一年后才在全军部队陆续配发。我们站岗用的长枪是六三式自动步枪,弹夹可压进去20发子弹,射击时能单发也能连发,这比步兵部队压10发子弹只能单发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先进多了,算是“新式武器”,其他部队都是好几年后才装备。服装和枪支,这可能算是有点特殊待遇吧。
可在政治待遇上那就不同了。那些年,八三四一部队真是响当当的,没有人不知道。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或者北京市搞活动,如大型集会、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参观展览等,八三四一部队参加的名额就比较多,发的票座位也比较好,有点高看一眼的意思。复转人员的工作安排,各个地方的领导也相对比较重视。
中央警卫团VS基辛格保镖
1971年3月新兵集训完后,我被分配到2大队,大队的任务是警卫人民大会堂,驻地在今天中国大剧院那个位置。我在12中队,我们中队担负的任务是人民大会堂北大门的警卫。一直到1976年初退伍,我在人民大会堂站了5年岗,当了5年人民大会堂的警卫哨兵。
我们的警卫任务很繁重,每天24小时都要轮流执勤。正常情况下排班站岗,白天两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遇到有大型宴会等任务忙的时候,晚上还要加岗两小时,常常要一天完成6个小时的警卫任务。执勤站岗时,或是配手枪,腰带右边上挂着枪套,套里装着手枪,左边挂着两个弹匣;或是右手持自动步枪,枪身垂立在右脚边,胸前佩着4个弹夹袋,或者腰带上左右各挂1个弹匣。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军姿严肃端庄地挺立,一站就是两小时。
大会堂里举行会议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担负验票放行的任务。进来参加会议或者活动的人员,都要拿着有关部门印发的门票,我们凭票放人,没有票是绝对不能进去的。上级都提前把票样发给我们,我们都要看准记熟门票的样式,包括什么时间、在哪个厅、是不是从北门进,等等,都要记准了看清了,放行时认票不认人。完成执勤任务后,无意中留下了一些票样,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些重大活动,比如外国元首或者政府首脑访华时,中央首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宴请,或者举行招待会等,被邀请参加的人员拿的就不是门票了,而是很正式的请柬。请柬的封面富丽堂皇地印着国徽,内页有邀请部门或者邀请人的落款。我手里留有一张1974年10月19日19时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丹麦王国首相保罗·哈特林阁下和夫人的请柬样本,内页落款处印的邀请人是敬爱的总理的名字——周恩来。
1971年11月1日晚上,为了欢迎参加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各国朋友,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招待会,请柬内页的邀请单位是6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乒乓球协会、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乒乓球协会、日本乒乓球协会、毛里求斯乒乓球协会、尼泊尔乒乓球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乒乓球协会。这个时候,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小球推动了地球”的“乒乓外交”刚过去半年,中美两国即将打开封闭了半个多世纪的大门。今天看着请柬上这些大小不一、东南西北的国家的名称,想想那时候的世界局势,不能不让你佩服毛主席、周总理那些老一辈领导人外交战略的高明。
说起中美建交,我还记得基辛格访华时带的那些保镖的散漫神态。基辛格来了,周总理亲自接见,在江苏厅举行会谈磋商,商量尼克松访华的日程安排、发表联合公报等具体问题。他来是秘密的,没有公开,招待他的宴会不是摆在宴会厅,而是在小接待厅。小接待厅离北大门很近,我执勤的时候就亲眼看到了他带来的那些保镖。说实话,在个人做派上,他们和咱们的警卫人员相比,差大了。这些家伙个头不小,戴着墨镜,在接待厅门口歪歪斜斜地站着。每当服务员端着水果、糖果经过时,他们就打着响指,吹着口哨,非得抓一把,拿几块,吊儿郎当地不当回事,没点正经气。也就是这一次,我才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分什么秘密访问和国事访问。
后来公开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带着自己庞大的代表团。那时中国老百姓家里哪有什么电视?而他们带的电视转播车就停在人民大会堂北门的停车场上,一个摄像记者,一个主持人,现场报道,美国的老百姓坐在家里,就能见证他们总统的访华活动。后来日本首相访华,也是这样转播。这给我留下了特别新奇的感觉。
外事活动多了,我们的警卫任务也跟着忙,要是时间晚了,我们在正常执勤之外要临时加岗。要是大型宴会,就会给我们加夜餐,夜餐的菜肴、点心、水果和宴会上的一样。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国宴的用酒是茅台酒,用烟是中华牌。更感觉新鲜的是,大冬天里还有葡萄和哈密瓜,葡萄是无籽的,哈密瓜特别甜。这些,都是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从没见过的。
中央首长的博大胸怀
北大门是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或各种活动最多的地方,忙的时候中央首长几乎是天天进出,我们站岗的战士见到首长的机会很多。见的多了,心里就有个比较,就能看出经过生死考验的那些老一辈首长的轩昂气度,他们的博大胸怀一下子就把那些政治投机家比下去了,在很多小事上就能看出差距。到大会堂来开会,车子要是同时到达,朱德老总、叶剑英老帅、李先念副总理他们,都是互相搀扶,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先走。进门时,警卫战士给他们敬礼,不管是腰佩手枪的举手礼,还是手持长枪的持枪礼,他们都会挥挥手,点点头,给战士回礼致意。记得有一次我站岗,穿的是刚换发的的确良军装,给朱老总敬礼时,不知怎么衣角抻了上去。朱老总从我身边经过时看到了,转身走到我面前,亲自动手把我的衣角捋下来,还微微笑着,伸出手和我握手。那种慈祥和蔼的神态,真是平易近人爱兵如子,现在想起来还像是昨天的事情一样,历历在目。还有一次,李先念副总理来开会,跟在身后的是他的警卫员叫高日亭,是咱的文登老乡。高日亭进门时把转门推得快了一点,一下子碰到了前面李先念副总理的脚后跟,把李副总理碰得一个趔趄,可他直起身,继续走进去,就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摘编自《春秋》2016年第一期
作者:王传泉
编辑:蒋楚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