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孟邹是好是坏(汪孟邹人物简介)

汪孟邹是好是坏(汪孟邹人物简介)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04-29 04:46:12

邵本武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56期)

汪孟邹,清末秀才,以一介书商行走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上,来往于革命领袖、文化巨星和劳苦大众之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家,2007年被评为“安徽百位文化名人之星”。本文从中国革命历史的角度,概述他一生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推倒一时豪杰,扩拓万古心胸”

汪孟邹,安徽绩溪人,1877年出生于县城书香门第。他正名邦伊,学名炼,亦名梦舟。祖居绩溪县城白石鼓,与胞兄汪希颜早年均为秀才。1894年甲午战败,康梁维新,其师胡子承(正名晋接)鼓励他接受新思想,要其多读历史、地理以及许多新书、新报。1898年,戊戌政变,他的哥哥希颜(正名邦佐,学名铸)进南京高等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哥哥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如章士钊(又名行言、秋桐)、赵声(又名伯先)、陈仲甫(又名独秀)等。1901年春天,辛丑国耻,汪孟邹也进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下半年父亲(正名器勋,号念五)去世,其母叫他辍学,留在家中授徒教学。1902年夏,他的哥哥又死在江南陆师学堂,留下两男三女:乃刚、淑如(女)、原放、慎如(女)、协如(遗腹女)。

1903年,汪孟邹联合胡子承、周栋臣集资1200银元,由孟邹去芜湖开一家新书店,名叫科学图书社。科学图书社小客厅挂着陈独秀书写的对联:“推倒一时豪杰,扩拓万古心胸”。

芜湖科学图书社旧址

次年春,陈独秀把《安徽俗话报》由安庆迁去芜湖,科学图书社立刻成为该报的发行所,并与在芜湖的革命学堂—安徽公学、皖江中学、徽州公学(初级师范)声气相求。陈独秀更进一步联络淮上健儿柏文蔚等力量,在安徽公学成立“岳王会”革命组织。在当时,号称安徽小上海的芜湖,不仅是思想文化的中心,更是全省革命的策源地。

汪孟邹“为热烈的革新感情所驱使”,积极为革命操劳奔波,认真地为《安徽俗话报》写稿和发行,帮助岳王会开展秘密活动。科学图书社主要代售上海出版的新书报,兼营仪器、文具、教科书。时有反清的书刊,如《黄帝魂》,邹容的《革命军》《苏报》《复报》等。1922年,高语罕(一位长期在芜湖与科学图书社共命运者)写道:“安徽近二十年,所谓种族革命、政治战争、社会运动、文化运动,芜湖实居重要地位,而长街(科学图书社的所在街名‘长街’)之中,方丈危楼、门前冷落之科学图书社,实与之有密切关系!”因此,汪孟邹被誉为“维新巨子”、“辛亥老人”,科学图书社“为会议机关”、“革命遗址”。

“孟邹办了个亚东图书馆,我做了几本《新青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汪孟邹的朋友和同志成功了。其中,柏文蔚做了安徽都督,陈独秀在都督府做了秘书长。这时,陈独秀和柏文蔚商量,决定让汪孟邹重回芜湖继续做生意,同时,帮助汪孟邹凑点股分,让他再到上海开书店。于是,1913年春,汪孟邹在上海市惠福里(四马路)开办了“亚东图书馆”,又名芜湖科学图书社申庄,员工仅仅3人,汪孟邹、许潜如(胡适挚友许怡荪的弟弟)和汪原放。以“图书馆”作出版社的称谓在当时出版界并不少见,知名的有中华图书馆、交通图书馆、新民图书馆、梁溪图书馆等。图书馆这一名称直到1949年后才专指公共的藏书机构。

汪孟邹到上海开办书店,是陈独秀一手促成的。当时,陈独秀对时局的认识很清醒,预计到了当时的形势下,革命的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为老友从长计议,否定了汪孟邹为官从政的念头,并主动提出为汪孟邹办书店筹资集股。上海亚东图书馆开张不久,窃取了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就对革命党人举起了屠刀,宋教仁被刺,胡汉民、李烈钧、柏文蔚等革命都督的职务被罢免,原来的革命党人纷纷流亡各地。亚东图书馆贯彻了汪孟邹、陈独秀等人把书刊作为文化启蒙工具的思想。

当时,上海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云集了众多的作家、文人和读者。这一优势,决定了上海的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业中不可替代的龙头位置。1913年至1918年,亚东图书馆6年才出了《中华民国分类地理挂图》、《中华民国地理新图》、《中华民国地理讲义》、《新体英文教科书》、《昭味詹言》和《名家小说》等6本书,可谓惨淡经营,举步维艰。除了《名家小说》后来曾数次重印外,其他的几本则不见于1919年以后的亚东出版物销售目录。当时,“人无读书兴趣,且复多所顾忌。”购买力低下,导致上海亚东图书馆初期十分艰难。尽管如此,汪孟邹却以徽州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徽骆驼”精神支撑着这一根基未稳的事业,直到五四潮来,才在新的机遇下摆脱了困境。

1913年,袁世凯打倒四都督,陈独秀又亡命到上海。他替汪孟邹编了一本《英文教科书》,销售不好,不曾编全。他没有事,常要到亚东图书馆去。他想出一本杂志,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叫汪孟邹认真想办法。那时的亚东图书馆生意萧条,又在印行章士钊主编的《甲寅》杂志,确无余资再去印行另一杂志。但是,如无汪孟邹在陈独秀与群益书社陈子沛、子寿之间牵线搭桥,左右说合,这本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上划一个时代”的《新青年》杂志也许就要流产了。

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一大批新式人 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先后被引进北大。陈独秀走马上任后,以文科学长的名望,推荐亚东图书馆经理北京大学出版部的书籍。由此一来,给亚东图书馆的经营带来了黄金时代。北京大学思想自由,执全国学界之牛耳,为世人景仰。《新青年》高举新文化大旗,编辑部随陈独秀入驻北大,成为当时中国熠熠生辉的泰斗级的北大七牛人:胡适、陈独秀、钱玄同、鲁迅、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等的同仁刊物,北大也缘此赢得盛名。盛名之下,北大出版部新书风行 一时。亚东图书馆在上海独家经销高质量、高水平图书,可谓一石二鸟,名利双收。1919年,亚东图书馆纯利润8000余元,1920年增至30000余元,完成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本积累,从此拉开了红红火火二十年代的序幕。

与此同时,《新青年》集中新文化运动的伟大人物,顺应时代潮流,开展思想启蒙,提倡新的道德标准,破除旧的文学樊篱,特别是对文学革命进行鼓吹,使《新青年》的影响在中国迅速扩大。《新青年》第2卷第5号,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不主义”。陈独秀紧随其后,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大呼他的“三大主义”:(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立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当时,还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傅斯年等人,也都积极写文章宣传文学改良,主张白话文。《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发行不过1000份。到1917年,猛增到一万五六千份。有学者说,《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肯定的是,该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打下了思想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1922年4月29日,为鼓励汪孟邹的图书出版发行事业,纪念芜湖科学图书社20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亚东图书馆的灵魂人物陈独秀如此写道:“这二十年中,孟邹办了个亚东图书馆,我做了几本《新青年》,此外都无所成就。”

“这个小书店抵得上一个师”

汪孟邹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图书出版事业,从1903年到1953年办了两个书店,一个是芜湖科学图书社(1903年至1938年),一个是亚东图书馆(1913年至1953年),他一生最辉煌的年代出现在1919年到1927年。这期间,他更加努力顺应时代的潮流,“永远跑在时代前头”(茅盾语)。五四以后,汪孟邹首先营销北大出版物《新潮》,开始出版胡适的《尝试集》、汪静之的《蕙的风》、高语罕的《白话书信》以及《人生观论战》、《胡适文存》、《独秀文存》等等,这些书在当时的青年思想上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此后,由汪原放标点、胡适作序的《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书陆续出版,开了标点书的先河。

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的前夜,亚东图书馆首先出版了革命文学倡导者蒋光赤的小说《少年漂泊者》和《鸭绿江上》。同时,在租界当局和军阀政府双重压迫下,敢于经营销售革命政党的机关刊物,如国民党的《政治周报》、共产党的《向导》和《中国青年》等,彰显汪孟邹过人的胆识。

1928年9月24日,亚东图书馆编辑所同人合影

1927年,北伐军进展到长江流域,芜湖科学图书社由于和许多进步人士有联系,也因为汪孟邹的侄儿汪原放当时在武汉中共中央出版局担任局长,因而,中共中央的出版机构武汉长江书店和芜湖科学图书社挂上了钩。大批宣传革命、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运到了芜湖,由科学图书社代为发行。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党代表林伯渠)进驻芜湖时,军政治部的一个军官到该店买书。当他看到一间小小的店堂里拥挤着购买革命书刊的人群,笑着说:“这个小书店抵得上一个师。”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时才停止。

“此人过去于我党有功”

1920年7月,毛泽东继主编《湘江评论》等刊物后,又在湖南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目的是推介全国各地出版的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刊。毛泽东在湖南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联络机构后,又兼任上海法租界环龙路44号孙中山国民党总部组织部长职务,经常往来湘沪之间。

毛泽东初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便听说有个亚东图书馆,承印、经销进步书刊,在全国很有名气,但他不认识这个店的老板汪孟邹。为销售亚东图书馆进步书刊,便通过陈独秀的关系认识了汪孟邹。是日晚,汪孟邹还在绩溪人开设的大新酒楼请毛泽东吃了便饭。

当时,毛泽东经济有些拮据,便由陈独秀出面向亚东图书馆作了300元营业额往来的口头担保。是月下旬,毛泽东持了陈独秀的保单亲自到亚东图书馆找到汪孟邹接洽,联系进书事宜。从此,长沙书社就与上海亚东图书馆开始了数年的业务关系,毛泽东与汪孟邹的交谊也渐密。据中共中央第二任出版局局长汪原放回忆,“长沙与亚东两书社的业务十分频繁,这在早年的亚东‘万年清’帐册的原始记录上可以看出。每次进出书单、书款,均由毛泽东亲自过目签字后,交亚东办理,有时,也由其弟毛泽民代办。”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出版界会议时,毛泽东尽管日理万机,还不曾忘记数十年前与其过从甚密的出版家汪孟邹。于是,电邀他出席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出版界会议。因年老体弱,汪孟邹复函毛泽东婉言辞谢。1953年初,毛泽东得知上海亚东图书馆“馆店歇业”,电示上海市有关方面:“此人过去与我党有功。”给予汪孟邹一生积极的肯定和认真的评价。

(作者系绩溪县档案局副局长)

制作:童达清(ltsr2718)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