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孔子祖籍(山东邹城孔子祖籍)

河南孔子祖籍(山东邹城孔子祖籍)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05-12 08:35:16

文:高培华

孔子是山东人,与河南也有密切关系。春秋时,地处豫东的宋国为其故国,其祖籍在今天的夏邑县。他的一生有三个时期生活在河南,足迹遍布豫东、豫西、豫北、豫南,留下了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他和弟子在中州大地上的经历,对于他们成圣成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时期,孔子弱冠前后“居宋”。据《礼记·儒行》记载,孔子晚年与鲁哀公有一段对话:“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这无疑是说:他少年时代生活在鲁国,养成了穿鲁国流行的袖子宽大衣服的习惯;长大后生活在宋国,养成了戴宋国流行的“章甫之冠”的习惯,此乃入乡随俗之故,并非有什么特别的儒服。可见孔子“居宋”在弱冠之年前后,少说也有三至五年,不然则难以养成此终身未改的习惯。而孔子十九岁娶宋国并官氏之女为妻(明版《孔子家语》误作亓官氏),二十岁生儿子孔鲤,举行冠礼以成人姿态走向社会等人生大事,也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第二个时期,即司马迁所谓“适周问礼”。今洛阳市老城区有“孔子问礼处”石碑。此番有鲁君资助的高规格出国留学,孔子在周天子所在地洛邑“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度过了一年左右的进修深造岁月,知识水平有显著提高。回到鲁国,他所办私学越发兴旺起来。故《史记·孔子世家》称道:“孔子自周返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第三个时期,孔子55至68岁之年,率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在卫、曹、杞、宋、郑、陈、蔡、楚等诸侯国奔波往来,居住时间不等,大致未出河南之境。在此期间,孔子一方面实地考察列国礼乐文化,一方面不断地招生授徒,可以说是在河南兴办流动的私学,培养出子贡(浚县人)、子夏(温县人)、司马牛(商丘人),漆雕开、曹衅(新蔡人),子张、陈亢、公良孺(淮阳人)等20多位名列“七十二贤”的杰出人才。

孔子周游列国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大事,影响深远。他在这14年间遍访列国“七十余君”(司马迁此说,今人多疑之,其实不必怀疑,先秦之“君”并非专指国君,家族与地方封建主皆可称君),也得到了一些礼遇,但更多的是冷嘲热讽、阻挠打击、颠沛流离,其政治抱负始终未能施展。虽然历经“畏于匡、斗于蒲、离散于郑、伐树于宋、厄于陈蔡”等艰难困苦,他仍旧“知其不可而为之”,屡挫屡奋,义无反顾,在河南大地留下诸多感人的故事与传说。

《论语》《史记》等典籍明确提到的,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有颜渊、子路、子贡、冉有、宰我、子张、公良孺等人;还有一些著名弟子随行,是靠间接推论,故以往学界曾有争议。但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新世纪学界已普遍认同。请看《论语·先进》第二章: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孔子尝厄于陈蔡之间,弟子多从之者,此时皆不在门。故孔子思之,盖不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可见这一章所记,是在孔子晚年返回鲁国以后,因思念曾经跟随他周游列国的弟子们,向身边门人讲道:“跟随我在陈蔡共患难的弟子们,如今都已不在我门下了。”接着从“德行、言语”等四科,列举出十位杰出弟子。门人根据孔子的话,记下了这十位弟子的名字,成为后世所谓孔门“四科十哲”的原始出处。古人有名、有字,按礼节老师对于学生直呼其名,新入门弟子对于师兄,则须尊称其字。故《论语》记述“四科十哲”的文字,虽然是孔子的意思,却不是孔子原话,与前面“从我于陈蔡者”云云语气不同。南朝作《论语义疏》的皇侃、北宋作《论语注疏》的邢昺,看到此语气不同,遂将此章一分为二,以至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子游、子夏等弟子是否从游陈蔡,成为悬疑,学界因此产生争议。其实,朱熹对于此章的划分,有东汉郑玄《论语注》等更早更具权威的版本依据,近现代论者的一些诘难,其实站不住脚。

值得注意的是十哲排序:少孔子30岁的颜渊列为十哲之首,“德行”科中,分别少孔子15岁、7岁、29岁的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排在其后;“政事”科,少孔子9岁的子路,排在少孔子29岁的冉有之后;“文学”科,少孔子45岁的子游在前,少孔子44岁的子夏在后。这说明“四科十哲”的顺序,并非通常的以年龄为序,而是以学行与声望为序。即是说:当孔子晚年历数从游陈蔡弟子的时候,这十位弟子必定是当时已经崭露头角,在孔门与社会上公认最为杰出,在“德行”等四个方面声望卓著的。这一章影响很大,《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即以此为序记述孔门前十位弟子;由汉至唐,历代王朝祭孔安排弟子配享,也首选这十位弟子,这与他们皆从游陈蔡有直接的关系。

自古以来杰出人才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坎坷经历的磨炼,峥嵘岁月的洗礼。刘向《说苑》记孔子曰:“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可见孔子认为:“四科十哲”的成才与成名,与其跟随自己在中州大地上的经历,特别是“厄于陈蔡”艰难困苦的磨炼有直接的关系。整个“七十二贤”的成长,其实也是这样。所以,当我们知道了孔子和弟子在河南的经历,就知道圣贤是怎样炼成的了。

《河南日报》2020年5月15日第14版

编辑:河南日报文艺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