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汉以来先后属番禺县、宝安县、东莞县、新安县管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强占香港岛,后经《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3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先后被“割让”或“租借”予英国。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香港地理的三大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地理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但大部分,并包括周围附属的262个离岛,陆地总面积为1106.34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80.68平方公里,九龙46.94平方公里,新界978.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648.69平方公里。
地方行政区划上,香港特区由18个区组成,分别是中西区、东区、南区、湾仔区、九龙城区、深水埗区、油尖旺区、黄大仙区、观塘区、北区、西贡区、沙田区、大埔区、离岛区、葵青区、荃湾区、屯门区、元朗区,其中香港岛4区、九龙5区、新界9区。
香港岛,因宋元时期为香料集散码头而得名,当时香港所属的东莞县,出产香料;九龙,因为半岛腹地有多座山而得名,古人把山的走势称为“龙脉”;新界名称诞生于1898年6月9日,因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而来,由于新租借的土地并没有统一名称,所以取“新的租界”简称为“新界”。
接下来,让我们来通过18区地名,来感受香港的前世传奇,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它与岭南大地的文化同脉,它与祖国悠久历史、中华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
香港岛四区,古时的香料码头,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核心区中西区
位于香港岛西北,由原中区和西区合拼而成,故名“中西区”,是香港开埠之后最早发展的地区。其中中环和上环是香港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区,西环则是早期发展的华人住宅区,中环区以商业大厦为主,人口较少;山顶有香港富豪聚居地。2016年人口统计,中西区人口为243266人。
东区
因位于香港岛东部而得名,西起炮台山屈臣道、怡景道,东至小西湾。特区政府为推动东部发展,很多政府部门由中环和湾仔搬到东区,很多中、上环跨国公司搬到太古坊新核心商业区,令东区承接了部分原本属于中环的政治中心功能和经济中心功能。 2016人口统计,东区有555034人
南区
因位于香港岛南部而得名,自香港开埠以前,已经有早期原居民客家人居住,是香港岛四区中面积范围覆盖最广的最大的一个总面积4000公顷,是基层、中产、富豪共存的地区,半数人口居于公屋以及居屋之中,人口主要分布在鸭脷洲、薄扶林和香港仔,寿臣山、深水湾、浅水湾是香港高级住宅区,赤柱以及石澳是公屋私楼共存的地区。2016年人口统计,南区人口为274994人。
湾仔区
湾仔,原意为小湾畔,在150年前是港岛北岸线的一个细小多沙的海湾,因在地理上处于较低位置,故又称为下环。位于香港岛北部,东接东区,南接南区,西接中西区,北部为维多利亚湾,由13个小区组成,官方文件中又将其分铜锣湾、大坑、跑马地和湾仔四块区域。湾仔区是十八区中人均收入最高、学历最高的一个区域,也是人口第二低的一区,2016年统计人口为180123人。
九龙五区,“九龙”地名背后是连绵的群山和一个落难的皇帝九龙城区
名称得名于清政府修建的九龙寨城。宋朝末年宋端宗赵昰被元朝军队追击,曾流亡至即今九龙城一带,后人刻“宋王台”纪念,即现存宋王台花园。“九龙”指的是附近八座山加上皇帝,合称“九龙”;同时,“九”也是泛指多。九龙城区北望狮子山,南向维多利亚港。东面以联合道、东头邨道、东正道、太子道东为界,西面以港铁东铁线路轨为界。面积1000公顷,2016年统计人口为418732人。
深水埗区
埗,来自粤地方言,古同“埠”,意思是码头,深水埗就是深水码头,这一带因有多个深水码头而得名,该区位于九龙西北部,北以琵琶山、尖山和笔架山与沙田区为界,南以界限街与油尖旺区为界,西面以昂船洲新填海区及西北面以呈祥道和荔景山路与葵青区为界、东面以港铁东铁线路轨与九龙城区接壤,面积约948公顷。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深水埗区的人口有405869人
油尖旺区
由1982年成立的“油尖区”及“旺角区”于1994年合并而成,名字由三个主要区域——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的字首组合而成。油麻地所在,原为渔民晒船上麻缆的地方,到了清末不少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商店于区内设立,故改称为“油麻地”;尖沙咀,即尖沙嘴,在珠江三角洲东岸陆地尽头,是华南海路要冲,明朝万历年间《粤大记》已有尖沙咀纪录,据1819年的《新安县志》,当时附近一带有“尖沙嘴村”,1860年根据《北京条约》,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被割让给英国,包括整个尖沙咀;旺角古称芒角,因为古时此处芒草丛生,而地形像一只牛角伸入海,故称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油尖旺区地处九龙半岛西南部,是香港十八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根据2016年中的人口统计,油尖旺区的人口有342970人。
黄大仙区
以辖内有赤松黄大仙祠得名,黄大仙为民间信仰中的道教神仙,原名黄初平,晋代浙江金华人,在金华山中修炼得道升仙,黄大仙传说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流传甚广。黄大仙区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东北部,是香港唯一没有海岸线的区份,面积为926公顷,2016年人口为425235。
观塘区
“官塘”,名称最早可以追溯至北宋年间,这一带曾是官家盐田,简称官塘,观塘区所辖的蓝田也与此有关。观塘区东面以魔鬼山及安达臣道与西贡区为界,西北以飞鹅山、象山与黄大仙区为界,西面以启福道与九龙城区为界,面积1130公顷,包括观塘市中心、牛头角、九龙湾、秀茂坪、蓝田、油塘、茶果岭及佐敦谷等地方。传统上以公共屋邨及工厂大厦为主,不过随着经济转型,由观塘工业区发展为观塘商贸区,公共屋邨多重建为新式楼宇或者商业大厦。据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统计,观塘区的人口为648541人,十八个区中人口排名第二,亦为九龙半岛面积最大的行政区,贫穷人口为全香港最高,有10.9万贫穷人口。政府正在全力打造观塘为第二个核心商业区,观塘贫穷人口有下降的趋势。
新界九区——新界,“新的租界”,这里有香港最大平原北区
因位于香港最北部而得名, 1980年从大埔区拆分出来,是香港十八区中,与元朗同为毗连内地的区份,北面和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头角河及中英街作边界,香港和内地的三条边境过境通道文锦渡、罗湖、沙头角都位于北区,西面与新界元朗区,南面和大埔区相连;传统上北区分为上水、粉岭、沙头角和打鼓岭四个部分,亦称为上粉沙打地区,此外还包括大鹏湾的吉澳、鸭洲等离岛。北区是香港传统乡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邓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岭一带都有大型聚居地。2016年中的人口统计,新界北区的人口有315270人,是香港人口密度较低的行政区之一。居民收入为新界地区最低,但高于九龙的深水埗区、观塘区。
西贡区
名称大约出现在明代,西贡一带在当时便是外邦朝贡船只停泊的港口码头之一,久而久之,该地就被称为“西贡”,取“西方来贡”之意。西贡区位于新界东部,面积12680公顷,包括东面水域内的70多个岛屿,传统的市镇中心为西贡市,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将军澳开发为市镇后,城市化和商业活动都转移,原西贡市沉默下去。2016年统计人口有461864人,绝大部分集中西南部的将军澳新市镇。
沙田区
古时称作沥源指城门护城河清澈的河水河畔在明代有了许多村落,沙田村就是其中一个。由于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沙田纳入殖民地的范围内。当时,英军派员勘察,却将沙田围误会为整个沥源的名称,结果沙田便成了统称。1910年,九广铁路通车,并于沙田村设沙田火车站。自此,沙田广为人知,沥源逐渐被忘记。2014年统计资料,沙田区人口约659794人,为十八区中人口最多的,约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约29000人居住在乡村。沙田区有四个轻工业区:大围、火炭、小沥源、石门。
大埔区
大埔古称“大步”,清光绪年间才称为“大埔”,埔在东南沿海地区指的是水边沙洲。“大步”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南汉大宝六年,即公元963年,当时南汉后主招募 3000 人于“大步海”采集珍珠。大埔区位于新界东部,范围包括大埔、东平洲、大埔滘、汀角、船湾、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飞地为赤门海峡两岸的西贡半岛北部(西贡北),总面积约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区域。2016年统计数据,大埔区人口为303926人,主要聚居于大埔新市镇内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计划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旧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余居民散居于大埔区内133条大小村落。
离岛区
因辖区多为“离岛”而得名,离岛是对远离大陆或主岛较远的岛屿的泛称。离岛区,是十八区中面积最大的一区,面积占全香港的16%,包括香港南及西南面多个离岛,当中包括香港面积最大的岛屿大屿山的大部分。2016年统计数据,离岛区人口为156801人。
葵青区
名称源于古地名“葵涌”与小山“青衣”的合称,“葵涌”最早见于《粤大记》的广东地图上,“葵涌”旁边有岛屿名“春花落”,今名青衣岛,东南方有一个小山峰亦称春花落。明朝永历年间《新安县志·都里》中记载有“葵涌子”及“青衣”。今葵青区位于新界南部,是新界各区中面积最小的一区,本属于荃湾区, 1985年4月1日划出,即现在的葵涌和青衣范围,面积约21.82平方公里。2016年中统计数据,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经济命脉之一的葵青货柜码头亦位于此区,众多工商大厦坐落于此。
荃湾区
荃湾是古称“浅湾”的谐音改称,因该处海湾水浅而得名,明朝和清朝地图、文献中常常出现, 清初时,这里有包括浅湾、荃湾约、全湾约、完湾、团湾、月儿湾湾、全湾等称呼。今荃湾区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荃湾区曾包括葵青区,划出后总面积约60.74平方公里,处于香港新界西,与九龙半岛相距约5公里,面积约6070公顷。2016年统计数据,荃湾区人口约318916人。此地有大型购物商场荃新天地、如心广场,为荃湾区的新地标。
屯门区
屯门意思是“屯兵之门”,始于唐代。唐代在此设屯门军镇,属安南都护府。正德十六年(1521年),广东海道副使汪鈜在海战中击败葡人史称“屯门海战”。清代设屯门寨、墩台。清代地图上被标为“田门” “团门”。今屯门区位于新界西部,面积约8445公顷。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屯门区人口约为489299人。该区的屯门新市镇是新界首批三个新市镇之一,于1960年代开始发展,主要设施包括市镇公园、大型表演场地、公共图书馆、主要政府办公大楼、法院等等。截至2019年,屯门区内有14个公共屋邨。
元朗区
得名与当地地形地貌有关,古称“圆塱”——“圆”意思完整、丰满,“塱”为江边或湖边洼地。由此推测,古时候这里曾是水源充足的低地,如今为元朗冲积平原,也是香港第一大平原,约形成于唐宋年间。这里水土肥沃,盛产稻米,元朗丝苗曾是华南一带的著名米食。
元朗区位于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是香港唯一“一区两市”(元朗新市镇及天水围新市镇)的区份,发展中的洪水桥新区有大部分位于本区,两个陆地与深圳市接壤的区之一,另外一个为北区。由厦村乡、屏山乡、十八乡、锦田乡、八乡、新田乡组成,面积约138.56平方公里,是九龙的三倍,香港岛的1.8倍,是香港第三大行政区,仅次于离岛区、大埔区。2016年统计数据,元朗人口有614178人。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知: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与广东地区的东莞、深圳、广州等文化一体,历史悠久,光是十八区的地名,就体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大地理馆头条精彩文章:
从太平山俯瞰香港天际线
九龙是香港的文化中心
新界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