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丕为何不杀汉献帝,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
1、曹丕称帝的时候,天下并没有统一。南方有孙权和刘备,北方有公孙渊,一旦自己杀掉他,这些势力肯定会联合起来讨伐自己的口实。这样一来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的,实在是没有必要杀汉献帝。
2、公元226年,曹丕在洛阳病逝,从公元220年曹丕继位到226曹丕去世,曹丕一共在位了六年,做了六年的皇帝。
2.曹丕为何短命,曹丕为何这么短命
曹丕短命的原因:
1、劳累,魏建立初期,曹丕对内政进行整改,还要与几个弟弟斗法,伤神,另外他年年用兵,以至于劳累而死;
2、性格问题,他比曹操 还多疑,而且他三次伐吴皆无功而返,心情自然不顺;因此才会积劳成疾。
3、受风寒,旧疾复发,黄初六年,曹丕 在伐吴期间染上风寒,因为那时是秋冬交替之时,加上长江冬天时会起雾,再加上原本曹丕可能有受伤,旧伤复发又加上染了风寒,会洛阳不久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4、美色,曹丕即位之后,为了满足自己私欲,扩建后宫,大肆网罗美女。
3.庆帝为何不杀范闲,庆帝最后为什么不杀范闲
1、《庆余年》庆帝没有不杀范闲,而是很想杀范闲。
2、庆帝的确想过培养范闲成为自己最得力的下属,可庆帝发现范闲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庆帝接受不了范闲的思想,加上范闲身边还有人对庆帝虎视眈眈,庆帝不想用性命和权利冒险,继而对范闲起了杀心。庆帝很爱范闲母亲叶轻眉,一直以为范闲在当年那场阴谋中死了,后来知道范闲还活着。
4.为何不杀李世民,为什么那么多人黑李世民
1、建成已经是太子,李渊年岁已高,只要小心谨慎,熬到李渊驾崩,自己承继帝位,再剪 除李世民的威胁就不费吹灰之力。
2、如果自己以不正常手段除去李世民,那么自己将背负杀 弟的恶名,这在讲究仁义孝道治国的儒家传统里,即便自己登上皇位,那么也将是德行有亏的皇帝,自己会给臣民一个极为恶劣的表率,那么治理国家也将困难重重。
3、以武力除去李世民,造成兄弟相残,在儒家的法理里就丧失了承继帝位的法统。毕竟天下还掌握在李渊的手中,兵变成功又是小概念事件。搞不好,即便除去李世民,承继皇位的也不是自己,而自己不过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所以不论魏征他们怎么劝,建成不会先下手。
5.秦始皇为何不杀王翦,王翦为啥手握60万大军不救秦始皇
1、王翦比秦国的功勋之臣白起有政治头脑。白起之所以被秦昭襄王赐死,这主要是白起只会打仗,却对政治一窍不通。在邯郸之战时,秦昭襄王屡次请白起出征邯郸,而白起就是不愿意出征,甚至口出狂言,造成君臣离心离德,相互猜忌,最后造成白起被赐死的悲剧。而王翦就不一样了,他不但能骁勇善战,而且很懂政治。在灭楚之战时,王翦带走了秦国60万大军,这让秦王嬴政非常的不放心,毕竟这60万大军几乎是秦军的主力。而王翦就像是嬴政肚子里的蛔虫,他不断派人向嬴政求赐一些豪宅良田。这让嬴政认为王翦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反而对他更加的信任和放心。
2、王翦的急流勇退。在荆轲刺秦王事件发生后,王翦率领秦军猛攻燕国都城蓟,在攻下蓟城后,燕王喜逃亡辽东,燕国已经名存实亡。这个时候,王翦就已经战功赫赫,功高震主了。但王翦并没有想着往更高的地方爬,反而向上书嬴政请求归老。在灭楚之战时,王翦被嬴政请出山,王翦率领60万秦军横扫楚国,逼得楚国名将项燕兵败自杀。灭楚之后,王翦在秦军中的威望到达了巅峰,可谓是秦军中的第一人。然而,王翦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屡次上书嬴政归老。像王翦这样的臣子,进退把握分寸,嬴政自然是喜欢的不得了。
3、秦始皇嬴政是千古一帝,不杀有功之臣。嬴政不是那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君主,他有容人之心和广阔的胸襟。在统一六国之后,嬴政对待有功之臣都是大肆封赏,从来都没有杀害过一个功臣,像李斯、蒙恬、王贲等等。王翦可谓是遇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也是王翦能得到善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4、嬴政和王翦的君臣情义。王翦是秦王嬴政的心腹之臣,在嬴政还没有亲政的时候,他就时刻侍奉嬴政左右,保护嬴政的安全。在嬴政的弟弟成嬌叛乱时,秦国朝野上下一片动乱,而王翦始终坚定地站在了嬴政这边。之后,更是由王翦率军平定了成嬌之乱。后来,王翦一路辅助嬴政,铲除嫪毐,打击吕不韦,让嬴政成了真正的秦王。这种君臣之间的情义,嬴政始终都没有忘记。在嬴政的一生中,他始终信任着王翦,视他为肱股之臣。而王翦也没有辜负这种君臣情义,他为嬴政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统一六国立下了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