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龙繁殖出幼崽怎么养(银曼龙饲养方法)

曼龙繁殖出幼崽怎么养(银曼龙饲养方法)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11-06 22:53:01

曼龙繁殖出幼崽怎么养,银曼龙饲养方法

  • 1. 银曼龙饲养方法,曼龙繁殖出幼崽怎么养
  • 2. 曼龙能和什么鱼混养,曼龙鱼混养最佳搭配图
  • 3. 蓝曼龙能和什么鱼混养,蓝曼龙鱼混养禁忌
  • 4. 黄鹂饲养方法,黄鹂捡回来了怎么养
  • 5. 鼯鼠饲养方法,蜜袋鼯饲养入门常识
  • 1.银曼龙饲养方法,曼龙繁殖出幼崽怎么养

    1、换水:

    (1)每周至少换水20%-30%,不要使温度、PH值突然变化,如变化突然会导致曼龙鱼的突然死亡。

    (2)换水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避免曼龙鱼受惊。而且饲养龙鱼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换成新水,否则会对鱼造成伤害。

    (3)如果你见到曼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话,就是换水过多造成的,可以暂停换水,它们就会自然的复原。但换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会使鱼鳍变得不透明、眼球浑浊严重的会造成腮盖翻转。

    2、光照:

    曼龙鱼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达到4个小时。其它曼龙鱼也最好能达到8个小时的光照。曼龙鱼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长期使用灯光会遮暗曼龙鱼的背部。

    3、过滤:

    曼龙鱼幼鱼体形过大所以不太合适养在水草箱里。鱼缸大那么过滤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适用于龙鱼养殖的过滤系统主要有上部过滤器、外置式过滤器、上部+抽水沙层式过滤器、溢流式过滤器几种。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龙鱼箱的时候你应该考虑布置一个扬水马达(冲浪泵这样做的好处极大:可以形成强力的水流、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可以使龙鱼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维持鱼体的优美体形、可以避免龙鱼翻腮,发生翻腮时可以对翻腮进行修剪,在复原期使用扬水马达可以促使生长中的腮翼平顺。

    4、饲料管理

    (1)曼龙鱼在吃食时用力过猛会撞到缸里的某一个角度以导致受伤,喂食时最好在鱼缸的中间来投食。龙鱼属于肉型性动物,大部分龙鱼的食谱为,青蛙、泥鳅、板球、金鱼、蚂蚱、小虾等等。

    (2)在喂食有一个加色的问题,比如喂食红箭或小虾就对龙鱼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红箭和小虾体中含有红色素。

    (3)12厘米以下的幼鱼刚刚开始吃生饵,这时你可以投喂刚刚脱壳的白色面包虫、小虾(一定要去掉头尾,最好是剥成虾球投喂以免硬壳伤其肠胃、血虫等较适口的饵料。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

    (4)15厘米左右的小龙鱼可喂食正常的面包虫和小虾(小虾最好去掉虾剑、也可以投喂1.5厘米的小鱼。此时的曼龙鱼生长迅速,食量惊人。可适当增加投饵次数和投饵量。

    (5)20厘米以上的龙鱼可以投喂较大型的鱼、虾、泥鳅、肉块等饵料。还可以投喂各种昆虫等活饵,这些都是曼龙鱼喜欢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让这些饵料受到污染。

    (6)内脏,尤其是肝脏是不合适喂养龙鱼的,其较多的脂肪会造成龙鱼的疾病。活饵中金鱼并不是一种好的饵料。人工饵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较少的牛肉,当然也可以买成品的曼龙鱼专用饵料。

    2.曼龙能和什么鱼混养,曼龙鱼混养最佳搭配图

    1、曼龙鱼的性情温顺,但它会吃小型鱼种,那曼龙鱼能和什么鱼混养,可以与中层鱼一起养,例如月光鱼、黑裙鱼一起养,一般不会出现打架的现象。

    2、蓝曼龙鱼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小型观赏鱼类。常栖于多水草的静止水域中,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体长约10~15cm,最最适生长的温度在22—28℃之间,水质要求pH值6.0-8.8、硬度为5-35,性情简单粗暴、比较好斗,在混养的时候,不能选择体型比较小或者性情粗暴、好斗的鱼来进行混养。

    3.蓝曼龙能和什么鱼混养,蓝曼龙鱼混养禁忌

    1、蓝曼龙鱼能和接吻鱼、黑玛丽等鱼类来进行混养。在蓝曼龙混养中,需要考虑的一点是混养习性的差异,如喂食、水温、水质等。蓝曼龙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小型观赏鱼类。

    2、常栖于多水草的静止水域中,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4.黄鹂饲养方法,黄鹂捡回来了怎么养

    1、黄鹂在初期的饲养管理上,为预防它撞笼损伤羽毛,可使用25×20×15厘米大小的板笼。“认食”后,可再自制90×60×60厘米的中型方笼或用八哥的铁丝笼。

    2、黄鹂的饲料主要是瘦猪肉或牛肉、玉米面、豆饼面、熟鸡蛋、面粉虫、水果和维生素。

    3、诱食的方法是将玉米面100克、豆饼面50克、搓碎的熟鸡蛋一个,制成稀粥状,倒入食罐内,粥的表面再放几条面粉虫。

    4、饲养黄鹂在日常管理上要注意清洁卫生,每周洗刷笼底和托粪板一二次,以防污染鸟的羽毛和足趾。夏季要防止饲料发霉变质。换羽期要增加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冬季饲养需室内过冬,室温应在10℃以上。

    5.鼯鼠饲养方法,蜜袋鼯饲养入门常识

    1、箱养:箱养法是用木板制成一个长、宽、高为100厘米×50厘米×60厘米的箱子,再用木板将箱体分隔成上、下两层4个小室,上面两间为休息室,深度为30 厘米,内放垫草,用一根木棍斜置到箱底,供鼯鼠上下活动用,下面两间分别为采食饮水、排泄粪便所用。

    箱体的一面用玻璃,以便于观察。箱的两端分别设铁纱网门,以利通风,便于操作。为充分利用空间,可将养殖箱叠垒成2~3层放置,但最底层的饲养箱一定要垫离地面几厘米以防潮。

    2、笼养:在室内放置若干个较大的铁丝笼,在距笼底60~80厘米高处设一开口式巢箱,大小为30厘米×40厘米×30厘米。笼内放些较粗的树枝供其攀爬活动和入巢休息,饮食器具可放在笼底。

    另外在比鼯鼠巢略高处固定一个木板作为排粪处。笼养的优点是,鼯鼠的活动空间相对大些,运动可以加快鼯鼠的新陈代谢,使排粪量也相应的增多。

    3、室养:可分为洞养和箱养两种,洞养是在室内墙壁上高1 米左右处修建若干凹洞,洞口直径约15厘米,洞深35厘米、高30厘米。为便于粪便的收集,可另建几个洞口整上的墙洞,供其定点排粪。

    食物及饮水放在洞外的地面,在室中央设置一些高1.5米以上的枯树、假山供其攀爬和滑翔入洞休息,另外放些干净的软草在室内,供其自行营巢。

    4、窑养:适合于干燥的山区养殖,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比较接近鼯鼠的野生栖息环境。可利用现有的窑洞或专门挖掘的窑洞作为鼯鼠的养殖场所。窑洞高最好在2米以上,面积大小适中,在70~100厘米高处修建若干洞穴,洞口直径约15厘米,洞深约40厘米、高30厘米,供一只鼯鼠栖息。

    窑洞壁上可插几块木板或另建几个洞口较大的洞,作为鼯鼠排泄粪便的场所。窑内可埋置高1.5米以上的枯木供其攀爬活动,并滑翔入洞,同时备些干草、枝叶等供其自行营巢。食物及饮水统一放在窑内地面。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