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左氏传介绍,左氏春秋100字左右
1、《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2、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3、《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2.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译文,春秋公羊传翻译
1、译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瓮(非缸,瓮属于陶器,口小,缸是瓷器,口大且年代更晚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瓮,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2、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3.淹城春秋乐园景点介绍,淹城春秋乐园游玩顺序
1、淹城“春秋乐园”—— 全球首家春秋文化主题梦幻乐园,2010年5月1日正式与国内外游客见面。 常州武进淹城春秋乐园取材于春秋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以情景体验 ,设置春秋文化意境下的静态观赏型项目、互动演艺性项目和体验游乐式项目相结合。按照游览顺序,春秋乐园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是入口服务区、诸子百家园、春秋文化演艺区、春秋主题体验区以及春秋民俗文化区。
2、孔子仿真机器人,中国原创、国内首家春秋文化的空中飞行影院,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观览
3、飞行岛——“孙武点将台”…… 园内即将开放的多个世界一流水平的体验项目,将让游客在欢乐刺激的互动娱乐项目中,深刻品味浓郁厚重的春秋历史文化韵味。开放后的淹城春秋乐园,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
4、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中心城区,景区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遗址,占地1000亩,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考古确认为春秋时期所筑。其保存完好的“三城三河”,是我国春秋时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遗址,它独特的建筑形制在国内乃至世界堪称筑城之最。
5、远眺淹城春秋乐园,会看到一个造型别致的雕塑,三根由青铜和汉白玉铸成的景观柱“龙之翼”,犹如飞龙在天,叱咤风云,承载着淹城的希冀和梦想。更引人注目的是,大道两旁还有5座成语故事雕塑,“叶公好龙”、“一叶障目”、“守株待兔”、“举棋不定”、“邯郸学步”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这里一一生动显现。
6、穿过以5A级标准建造的大型停车场,走过400米长的景观大道,堪称亚洲第一的春秋青铜艺术大门迎面扑
7、来。这座艺术大门长88米、高23米,宽11米,总耗600余吨青铜,不仅汇聚了国内最新的青铜锻造艺,还在外形构造上融入了众多春秋文化元素。大门东侧是军事题材,一把利剑象征着春秋五霸争雄,西侧有竹简和甲骨文,象征着文化题材。
8、淹城的春秋主题体验区位于淹城春秋乐园西北面,占地5.4万平方米,是春秋乐园里最富动感和活力的区域,一批娱乐项目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使春秋文化在这个梦幻乐园里不仅看得见,感受的到,还能摸得着,让游客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春秋时期的战争实景。
9、这里的大型游乐户外项目“孙武点将台”、 “伍子胥过昭关”、“歌舞升平”、“烽火连天”、“九龙问鼎”等,每一项目都是一个历史故事,而且这些体验项目的技术水平均都是世界一流的。
4.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介绍,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1、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度转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过渡期,也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那么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3、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4、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就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其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5、由于春秋时期无数次的战争,使得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于是被称作为“战国七雄”。
6、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结成联盟,打败了齐、秦、楚等大国,成为较强盛的国家,但后来这个联盟破裂,齐国、秦国就兴盛了起来。
7、战国中期,魏国军队攻打赵国,赵国请齐国帮助退兵,魏国内部空虚,大军事家孙膑带领齐国的军队直接去打魏国的首都,魏国军队本已攻破赵国首都,听见自己的国家情况危急,便急忙从赵国撤军去救魏国,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齐国军队,齐国军队堵住魏国军队,打了个大胜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
8、战国后期,秦国越来越强盛,其他6个国家都不能单独抵抗秦国,于是就想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秦国为了打败其余的六国,挑拨六国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都和秦国亲近,于是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到关键时刻常常不能齐心合力,结果给了秦国机会;秦国先后征服了其他国家,并灭了周王室,统一了中国。
5.春秋战国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什么意思,春秋战国为什么叫做春秋战国
1、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2、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3、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