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选妃的七个步骤及流程(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

古代皇帝选妃的七个步骤及流程(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11-15 08:53:01

古代皇帝选妃的七个步骤及流程,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

  • 1. 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古代皇帝选妃的七个步骤及流程
  • 2. 古代皇帝选妃的标准是什么,古代皇帝选妃的七个步骤及流程
  • 3. 古代为皇帝选妃的官叫什么,古代皇帝怎样选妃
  • 4. 明朝选妃制度,明朝选妃的三个方法
  • 5. 妃的读音,妃念什么字
  • 1.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古代皇帝选妃的七个步骤及流程

    1、古代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颜值、身材、年龄都得满足。

    2、其实中国古代选妃制度非常严格,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想要成为皇帝的妃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经历重重考验才有可能被选上,古代的选妃标准拿到现代来说现代人很少有人能通过选拔的。选妃第一条就是要有颜值,皇帝的妃子要长得漂亮。

    3、毕竟皇帝的审美观和大众不是一个档次的,而且古代以柳叶弯眉樱桃小口为标准。古代多贫困人家的女孩都长得面黄肌瘦粗手粗脚,自然入不了皇帝的眼啦。而且古代讲究裹小脚为美,脚大的女人肯定是不会选为妃子的,这一点让不少现代女性唏嘘不已。

    2.古代皇帝选妃的标准是什么,古代皇帝选妃的七个步骤及流程

    1、首先在年龄上有明确的要求。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一般说来,13岁以上是女孩子月经初潮前后,正是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态。

    2、采选时对女孩的年龄要求,仅是最基本的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评判的两个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条件,而人品则是主观的东西。通常情况下,皇帝对妃子的生理条件特别在意。

    3、凡是被相中的女孩都是有姿色的,最后统统用车子拖到后宫里进行挑选。挑选后,还要再来一番择选,主要进行生理检查,看其是否是处女,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挑出最最漂亮的女孩供皇帝御幸。

    3.古代为皇帝选妃的官叫什么,古代皇帝怎样选妃

    1、各朝各代选妃的官员都不太相同,大体如下:各州部先选在民间筛选,户部递交花名册,入宫后由太监负责,最后由皇后定夺。

    2、汉唐代主要是从功臣勋戚家选,民间女子入选也有,但一般都是要么皇帝自己偶然看上的(比如汉武帝的卫皇后、李夫人),要么是由地方官员进献(汉景帝王皇后),先入选作宫女,再由宫女升上来的也有。

    3、明代的话,一般皇帝要选妃了,就下诏天下停止婚娶,然后从各地选取美女举起京城,她们千里迢迢而来,许多人没有看到紫禁城到底儿是个啥样子,在初选中就被淘汰出局。剩下的,每百人一批,按照年龄大小排队,顺序入宫,参加“精选”。肩负着重任的太监,远看看,近瞧瞧,把那些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都扒拉出来,送回原籍。留下来的,再按年龄大小编组,进入“一审”。

    4、太监以极为挑剔的目光,审视着每一位姑娘,观察她们的容貌,辨听她们的嗓音,发、耳、额、眉、目、鼻、口、颔、肩、背、腿、脚、音,只要有一处看着不顺眼,听着不顺耳,当场“退货”。

    5、“二审”时,太监拿着尺子,量姑娘的手、臂、腰、腿、脚,再令姑娘“活动活动”。凡是一处尺寸不符合要求、各部分“零件”不搭配,以及风度、仪态不佳者,一律打发回老家。

    6、“三审”由女官和年老宫女把关。姑娘单独进入一间秘室,脱得一丝不挂,女官和宫女摸其乳,探其秘,闻其味,察其肤,合格者在宫中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在她们熟悉宫中规矩,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中,负责培训的女官,考察她们的智力、性格作风之优劣;当然,睡觉时咬牙放屁吧嗒嘴的,说梦话撒癔症的,绝对不能容留,将来惊了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7、“终审”一般由皇太后负责,有时皇上亲自出马。他们按摆在面前的桌子上的名单,逐一将精英传进。姑娘立而不跪,回答一些有关姓名、家庭状况、学问方面的问题。“考官”们审形辨音,从中筛选出一后一妃或数妃。其余的,赐给亲王、郡王、皇子、皇孙,或留在宫中当“女官”、宫女。明代内廷有“六个局”,由女官掌管,每局下设“四个司”,女官在百人以上;她们都是皇上后妃的“后备军”。

    4.明朝选妃制度,明朝选妃的三个方法

    1、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是典型的平民皇帝,所以在明朝正式建立以后,朱元璋定下规矩:“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选秀制度。

    2、怎么个选法呢?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给出了明确的采选办法:“民间女子年十三岁以上、十九岁以下,妇人年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里费,送赴京师”。未婚女子作为后宫的备选,而已婚妇人则作为六尚(后宫女官)之选。

    3、从民间选妃,其实并不是朱元璋首创,汉朝就曾有过此类做法。但朱元璋的民间采选办法却跟历朝历代截然相反。朱元璋把后妃的选择范围圈定在了低级职官、军户甚至是平民之家。《明史》就曾评价说:“自文皇后而外,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

    4、可见,就连母仪天下的皇后,也都来自普通家庭,更何况是妃嫔了。明朝唯一的特例是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她是开国名将徐达的长女,算是半个权贵。

    5、为什么要这么选呢?这是因为元朝后妃干政十分严重,朱元璋为了吸取元朝“宫嫔女谒私通外臣,大臣命妇亦往来禁掖”的教训,所以想出了从平民之家选择后妃的办法,如此一来就能避免后妃背后母家的势力过于庞大。事实上,朱元璋想出的这个选妃办法,让明朝获益数百年。

    6、终明朝一朝,都没有出现一例后妃干政的事,更没有出现汉朝那样的外戚专权。不仅如此,明朝反而是一个贤后频出的朝代,朱元璋的马皇后、《大明风华》里的胡善祥、明英宗的钱皇后、明神宗的王皇后、明熹宗的张皇后、崇祯皇帝的周皇后都以正直、深明大义著称于世。

    7、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就曾评论说:“本朝后妃多出民间,勋戚大臣皆不得立,亦其势使然,顾于国家有益”。明亡清兴以后,清朝统治者也效仿明朝通过选秀来采选妃嫔。

    8、但是,清朝只效仿了一半,即效仿了从民间采选,但却把平民抛诸脑后。清朝选妃十分重视门第,规定秀女必须是在旗女子。除此之外,清朝的等级制度也十分森严,后妃基本“诞育名门”,到后来甚至发展成皇帝和勋贵名门之间近亲联姻的情况,比如顺治的后妃就有自己的表妹和表侄女。

    5.妃的读音,妃念什么字

    1、妃,读fēi:本指匹配者,《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说文》:“妃,匹也。”后来指低于皇后的女子级别,太子正妻,如皇太子妃、王妃。魏晋时候也指皇帝侍妾, 如三国时有淑妃,爵比诸侯王。

    2、唐代延伸概念可指皇帝的高位侧室,替代了夫人一词的含义,譬如四夫人也可称作四妃(即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明清妃作为单独位号存在。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