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铲头蛇生活习性(大王蛇找食物是靠嗅觉还是靠什么)

饭铲头蛇生活习性(大王蛇找食物是靠嗅觉还是靠什么)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4-05-09 13:14:20

饭铲头蛇生活习性

中华眼镜蛇,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

生活习性:中华眼镜蛇食性广泛,蛙、蛇为主,鸟、鼠次之,也吃蜥蜴、泥鳅、鳝鱼及其他小鱼等。在台湾观察到此蛇以鸟、鼠为主要食物,亦到水边摄食水蛇及泥鳅。每年5月前后出蛰,11月进入冬眠。

眼镜蛇的主要行为特征是,在受到惊吓或被激怒时,易采取一种特殊的攻击姿态,即能将前半身竖起,头平直向前,颈部膨扁,并发出“呼呼”的声音;发声的同时,可迅速将体内毒液向敌害目标喷出,有时可喷1~2米远。因此,又名“扇毒风”或“吹风蛇”。眼镜蛇的其他特征是头部及体背黑褐色,颈部扁平膨大,背面有一对周围白色、中央黑色的眼镜状的圈纹。

当头部扩展时,圈纹特别明显,故得名“眼镜蛇”;在广东人看来又像饭铲,便称其“饭铲头”。

颈腹面有两黑点及一黑横斑,躯尾背面常有均匀相间的白色细横纹,幼蛇尤为明显,腹面颜色较浅。尾长约11~21厘米。体长1~2米,最长者可达3米,是毒蛇中的较大型蛇类。眼镜蛇常栖于平原、丘陵、坟堆、墙基、洞穴、灌木丛、竹林及山脚水边和住宅附近的湿地。

主要白天活动捕食,天气闷热时会改在黄昏出洞,夜间亦能准确地咬击目标。属广食性蛇类,主要以蛇类、鼠类、蜥蝎、鸟类、鸟蛋和蛙类为食。

此蛇耐热性极强,气温在35~38℃的阳光下能长时间忍受;但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差,冬季温度若低于9℃容易造成死亡。

此蛇系卵生繁殖,5~6月交配,6~8月为产卵期,产卵数为7~18枚,经50天左右可孵出仔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