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的希拉穆仁草原上,牧民们与狼有着复杂的关系。草原上的狼非常狡猾,经常利用牧民的疏忽,偷袭他们的羊群。
有一次,一个名叫巴特的新来的牧民在草原上安营扎寨,他很快就开始遭受狼的侵扰。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就损失了三头羊。有一次,他去野外放牧,回来时发现狼袭击了他的羊群,并叼走了一只羊羔。这只狼体型大如牛犊,力大无比,为了逃脱追捕,它叼起羊羔往脊背上一甩,就像百米冲刺一样往前跑。等巴特开枪时,狼已经跑远,并且害怕子弹,直接将羊羔锁喉,丢在半道上。
另一次,巴图和蒙特带着两只牧羊犬在草原上放牧。当他们发现有两只狼冲进羊群中,叼走了一只羊崽时,他们赶紧挥动鞭子试图吓跑这两只狼。但是,这两只狼速度太快了,它们迅速冲进了羊群之中,从里面叼出了一只羊崽。为了抢回这只羊崽,巴图指挥两只牧羊犬立即上前攻击。狼群的反应速度也很迅速,另外的两只狼掉头回来和牧羊犬对战,拖住了它们。其余的狼则趁此时机,赶紧叼着羊崽跑远了。在争斗中,巴图和蒙特听到不少羊在羊圈里来回奔跑,还不断地发出叫声。但是他们仔细查看后没有发现问题就回去睡觉了。然而,就在半夜三点钟左右,巴图在睡觉的时候听到羊圈里有动静,不少的羊在羊圈里来回奔跑,还不断地发出叫声。巴图比较谨慎,赶紧穿好衣服前去查看一下情况。他拿着手电筒依次查看了好几个羊圈,发现没有问题后,便继续回到床上睡觉了。但是刚躺下睡着不久,羊圈中又传出了动静,为了安全起见他只好再次出去查看。这次他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个遍,发现一切如常。然而第二天早上却发现少了5头羊。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内蒙古草原上的狼非常狡猾,常常利用牧民的疏忽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进行偷袭。对于牧民来说,他们需要更加小心谨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羊群和财产。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重视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
蒙古族故事——苍狼白鹿的传说
新月
苍狼白鹿是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描述了蒙古民族的起源故事。
据《蒙古秘史》第一卷开头就记,“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白色的鹿)。他们渡腾汲思水来到位于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生有一个儿子叫巴塔赤罕。”距成吉思汗出生前的400多年前(约公元9-10世纪),那时蒙兀室韦部落有一酋长,叫呼和莫日根,仍然居住在额尔古捏·昆。酋长的孙子叫做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是被一只母狼养大的孩子。成年的孛儿帖·赤那是一位非常勇敢的猎手,一次追寻一只白色的驯鹿,可是在快追上的时候,驯鹿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孛儿帖·赤那就娶了少女为妻,并叫她“豁埃·马阑勒”(白色的鹿)。
孛儿帖·赤那的狼妈妈死后,为了纪念狼妈妈,狼成为孛儿帖·赤那乞颜部族的图腾。
苍狼白鹿的传说,可能是以狼或鹿为图腾的两个部落联姻;传说中,成吉思汗的根祖孛儿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是苍天降生的,不是狼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是人名,虽然赤那、马阑勒的词意分别是狼和鹿,但绝不等同于使用这样名字的人就是狼和鹿;更不进一步等同于“元朝的人祖,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与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
以动物起名是包括蒙古族在内,世界其它民族都有的习惯,尤其是动物崇拜的古代,以动物起人名是正常之事。蒙古人以动物起名也是常有的事,如查干巴拉(白虎)、哈日巴拉(黑虎)、扎那(大象)、伊日比斯(豹),女人名中有陶古丝(孔雀)、塔格达(鸽子)。成吉思汗的二弟的名字哈萨尔就是猛兽之意。
蒙古古老而生动的狼、鹿图腾神话虽然难以寻觅,但从北方民族史、蒙古历史典籍中的有关记载,从蒙古萨满的神袛观念表现中仍可推定蒙古先民确实存在过狼图腾、鹿图腾崇拜。狼图腾崇拜现象几乎为生息在北方草原上的先民所共有。狼对于原始人群来说是非常可怕的野兽,它们往往集合成群,无论捕食或对付进犯之敌,都协同搏斗,凶猛而富有灵性。于是人们由恐惧而敬奉,把它们视作自己的亲属和同类,这就是狼图腾崇拜的萌生。
鹿,柔顺而善于奔驰,和美而具有神力,古代人自然对其产生祟拜之情,此点史书不乏记载。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内蒙古巴尔虎、察哈尔、科尔沁等地区萨满巫师(博)所戴的帽子都用铁皮制成鹿角加以装饰,所用的青铜镜和法鼓也都刻画着鹿的形象,说明蒙古先民、特别是森林狩猎民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