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大同出自《礼记·礼运》
天下大同,原是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底框。“天下”是古人对世界的表达;“大同”出自《礼记》,指没有差异、没有战争,是“仁”的最终归途。
天下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是对当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诠释
天下大同这个词语最早出自《礼记·大同书》。《礼记》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由庄子门人曾子整理而成,记载了当时关于礼仪、道德、政治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其中《大同书》是《礼记》中的一篇,记载了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理念。
备注:根据《大同书》的记载,孔子说:“天下大同,其人皆能齐聚故也。”意思就是说,只有当天下的人们都能实现平等,团结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这个思想也被孔子所主张和弘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