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好古,本问题回答如下:
刘琨和祖逖是闻鸡起舞这个故事的主角,少年时就立下大志。二人意气相期,不甘落后。不过在五胡乱华的大形势下,二人虽然尽力,却最终都没有成功,成了悲情英雄。
刘琨被派去经营并州,在那里招抚流民,训练士卒,也算是白手起家。开始势头不错,一度让刘渊退避。不过刘琨不善怀御,来投奔的人不少,离去的也差不多。
刘琨与拓跋鲜卑结盟,与石勒对抗,基本处于守势,力量不断消耗,始终壮大不起来。经历了两次大的失利。一次是自己处事不公,激使手下叛变,被刘聪乘虚而入,晋阳老巢丢失,幸亏拓跋鲜卑帮忙才夺回。第二次是拓跋鲜卑内乱,部众三万人来归附,刘琨贸然出击,陪光本钱,这次彻底丢失并州,投靠段部鲜卑段匹䃅。
段部鲜卑发生内斗,刘琨无端卷入其中,引起段匹䃅的猜忌,先被囚禁,最后被杀。
祖逖则是在晋室南渡之后毅然北上,也是白手起家经营豫州。祖逖经过一番努力,兼并当地豪强坞壁势力,在豫州站稳脚跟。然后团结周边还在北方坚守的流民帅,和石勒对抗,取得了均势。
石勒采取了怀柔政策,主动示好,要求互市。祖逖并不答复,但也不阻止,算是默许。双方互不侵犯,保持和平相处。
但实际上暗战还在继续。石勒虽然拿祖逖没办法,但利用骑兵的优势,采用了抄掠的遏制战术,让祖逖无法积累,不能壮大。
然而祖逖的失败更让人无语。晋元帝为了削夺王敦的权势,起用刘隗戴渊等人,派戴渊都督豫州。祖逖十分失望,认为戴渊没有远见卓识,不堪其任,自己辛苦打下的基础只怕将前功尽弃。郁愤成疾,不久便去世。
二人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晋书将二人置于一传,也是认为两人情况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刘琨军事能力不足,行事有点任性而为,其失败更多有自身原因。祖逖的失败则主要是内部的掣肘,非常无奈,更加令人扼腕叹息。
祖逖和刘琨是东晋初志同道合的朋友。
祖逖,出身北地大族,“有赞世才具”,典故“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的创造者。公元311年,率亲族乡党逃离洛阳,避乱淮泗。317年,他率部北伐,征战数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威逼后赵皇帝石勒不敢南下而牧马,进封镇西将军。朝廷因其声威过盛,颇为忌惮,遂以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认为戴渊“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自己收复河南劳苦功高却仍不被朝廷信任,加之朝廷重臣之间钩心斗角,于是“虑有内难",忧愤成疾。尽管如此,他依然抱病“营缮武牢城”。在修筑城南壁垒时,祖逖病情加重,“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
刘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成语“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先吾着鞭”创造者。他“有纵横之才”,与祖逖同任司州主簿时志同道合,结为好友。公元307年,他出任并州刺史,据守九年,发展生产,抵御前后赵。并州被石勒攻陷后,刘琨只身投奔幽州刺史、鲜卑族族人段匹磾。318年,段部鲜卑族人内斗,刘琨被段匹磾矫诏缢杀,年仅48岁。两年后被朝廷平反昭雪,追赠追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