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很多医书有这样的话:
盏中加油则灯愈明,炉中覆灰则火不熄。
因此,单说“加油”,极早就有了,可以确定的是,有油灯时便有“加油”一说。
不过,“加油”作为一种鼓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很难说了。有人持“刘伯温”说,这个故事我看过,很操蛋。故事说刘伯温去诸葛亮墓里要跟诸葛亮比文化,看见诸葛亮墓里的长明灯快灭了,有个纸条写着:“老刘老刘,赶快加油!”刘伯温当时就跪下了,说诸葛亮你可真神啊,居然预料到几百年后的事情,于是就给诸葛亮的灯里加了油,这就是“加油”的由来。
也有“水碾房”说:
“加油”,本是榨油作坊里的劳动号子。几个人喊着号子,撞钟似的一用力,榨出的油就加进接油的容器里。
不过,“加油”真正用于场上的鼓励,似乎并不是这么个意思。
“加油”作为鼓励,大约的确是源自民国时代的大学,因为民国以前未见这个词用于给人的鼓励,民国时出现的记载,也都在大学运动会上。
那么用于鼓励的“加油”,起源于给汽车加油,抑或是给油灯加油,还是碾坊呢?我们不难看到,在民国二十三年,有一则讯息是这样写的:
其时,金仲康、王正林腿上加油,高志芳、万金生坚随,一步不让。
这兴许能给我们一些提示,所谓的“腿上加油”,就是“腿上加劲”的意思,你要问为什么不是“加力”什么的,这些词也不是没有。加就是给,就是续,加油就是给力,就是续命,但这两个词都诞生的很晚。
一加油,跑得便更快起来。给油灯添油(一般是菜籽油或豆油),如豆之灯顿时亮堂。给汽车加油,汽车便能坚持快速前行,不会变慢。这两个其实都是可以讲得通的,似乎更像后者。因为在当时,汽车加油行业在城市中已经有了,虽然现在你说“加油”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比较高档的行为。
扩展资料:
加油,字面上的意思是给运作的机器或是车子之类的添加燃料油或加入润滑油。更广泛的用法是对自己或别人的一种鼓励与助威,是生活中最为常用的一个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说法。
2018年10月,中式英文"add oil"被牛津词典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