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祀,是中华民族纪念先祖的一种方式。
奉祀就是供奉祭祀,说明供奉祭祀者和被供奉祭祀者的关系是是父子,祭祀供奉者的名字叫“��”,同时说明被奉祀者只有这一个儿子
奉祀:有福、得禄和长寿等三个目标,一直是中国道教信徒和普通民众追求的共同理想。因此,明代以降,民间对福禄寿三星的奉祀经久不衰。道教宫观,尽管少有专门设立的福禄寿三星君殿,但是单独供奉寿星的仍较普遍。中国福禄寿三星瓷雕至今仍然有人请回家供奉,并预先在道观中开光分灵,以求灵验。
祭祀,是中国的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祭祀天地大典其实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欲念。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奉祀是纪念先祖的一种方式,祀奉是祭祀供奉比较自由性质的形式或地点做为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