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古老的文明之一,它推崇仁义礼智信,其中又以易学为根本。梅颐的《伪孔传》中说:“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华夏”一词的本义即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此可知,华夏是以服饰华彩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昌盛为夏。
中华文明发展到至今,一直保持着文明的延续与传承,这主要是由于中华文明具备的精神品质与文字传承。
中华文化的精神有哪些?以下内容就来介绍介绍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一、精神品质
1.强大的凝聚力
2巨大的包容性
3.信仰的宽容性
4.爱国主义传统的坚定性
1.强大的凝聚力
一个文化想要发展和生存缺少不了自身的凝聚力,华夏文化也是如此。所以儒家学说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进而成为了占有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
2.巨大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包容性的特点在于它对世界上其他文明从来不采取对立、敌视或仇恨的态度,而是主张各个文明的和平相处与自由发展。郑和下西洋一共七次,他说率领的舰队并没有侵略其他国家,而是促进了中外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中华闻名的本色。
3.信仰的宽容度
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统一的国教,有的神权就是政治权利,有的神权甚至凌驾于世俗政治权利之上。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统一的国教,中国民族和人口众多,信仰极复杂。
4.爱国主义传统的坚定性
世界上各个民族,不论其大小和发展程度,都有自己的民族主义,如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感情、民族的正当要求等,而其集中体现,就是爱国主义。中国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涌现出许许多多民族英雄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
因此,中国之所以可以传承文化是因为有强大的凝聚力、包容性、信仰的宽容度与爱国主义传统的坚定性。而有的国家的文化已经衰落了,比如说埃及与印度。
文化的载体是人,华夏人没有被消灭,华夏文化自然存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华夏人人口多土地大文化还可以,虽然因大而弱几次亡国,却能因上述存在,敌人则是小而强,力量只能占领城市,在不断的华夏反击下,敌人无法消灭华夏族被迫采取一定的缓和措施,靠的是有骨气敢反抗的汉人在,异族才会采取缓和措施,但华夏人绝对不会和异族缓和,仍然会不断的战斗,直到把异族赶走消灭干净,宋国明国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制度文化存在问题而又不思不知改革变化,对我们的教训,要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文化思想,摈弃一些落后的文化,发展一些好的文化,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