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二成油温
一二成油温,油面是平静的,这时候把手置于油面之上,会感到微微发热。一两成热的油适用于做油酥花生、油酥腰果等容易糊的菜肴,不容易糊,但是吸油会比较多。
2、三四成油温
三四成油温大约在90°C~130°C,油面依旧是平静的,但是我们如果放入一根筷子,筷子周围会有微小的气泡,没有青烟。这种油温适合用来炒肉等。
3、五六成油温
烧到五六成油温(130°C~170°C)的时候,油面波动,气泡较多,有哗哗的声音,开始冒少量的青烟了,放入筷子的话,筷子周围会有密集的气泡产生。适用于炒、炝、炸等烹饪方法,具有酥皮增香、使食材不易破碎的作用。
4、七八成油温(170°C~230°C)
这时锅上方冒大量的青烟,筷子周围气泡变得非常的密集。适用于油炸或者煎制肉类、鱼类,使表皮酥脆不破碎。
判断油温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水滴试验:将一滴水轻轻滴入锅中,如果水立即翻滚并且快速蒸发,那么油温大约在190℃左右,也就是七八成热。如果水滴在油中发出轻微的嘶嘶声并迅速蒸发,那么油温大约在170℃左右,也就是五六成热。
2. 木筷试验:将一根干燥的木筷插入油锅中,如果木筷周围立即冒出大量小气泡,那么油温大约在180℃左右,也就是六七成热。如果气泡较小且较慢,那么油温大约在160℃左右,也就是四五成热。
3. 食品实验:将一小块食物(如面包屑或豆腐)放入油锅中,如果食物周围立即冒出大量气泡,那么油温大约在180℃左右,也就是六七成热。如果气泡较小较慢,那么油温大约在160℃左右,也就是四五成热。
请注意,判断油温时要小心,防止油溅出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