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受众人群有哪些(元杂剧的兴盛和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元杂剧的受众人群有哪些(元杂剧的兴盛和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4-26 07:01:01

元杂剧的受众人群有哪些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元杂剧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在大都(今北京)一带,后期在杭州一带。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元散曲也是经历了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那时艺人创作较多,但是,题材偏窄。倒是有些同时也搞杂剧创作的作家,他们的成就推动了散曲的发展,如:关汉卿和马致远等人。

后期则出现了很多专职的散曲创作者,这时的散曲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从数量上看,这个时期的散曲创作是个高峰,但是,从创新上来说,却是屈于精致,反倒没了那种“野蛮生长力”。并且,这一时期还出现不少研究散曲的学者。

有很多的农村的群众 ,还有就是原杂剧的粉丝 ,其实就是表演的人员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