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信息化和功能专业化的基础设施,首先加强布设无线通信和传感系统,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在道路设施的交通承载能力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如客货分设车道、自主行驶出租车和共享车辆专用泊车设施、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设置智能汽车专车车道等,形成新一代道路基础设施的结构。
二是智能化与电动化的运载工具。未来交通必须能够顺应和支撑如下场景:具备互联功能的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和自主驾驶汽车进入市场,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将存在无人驾驶汽车和有人驾驶汽车合流状态,完全由无人驾驶车辆组成的受控团队将在道路上出现,而与电动化车辆配套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也将成为重要内容。
三是开放、共享、协同的管理与服务系统。该系统将支持各种交通服务的人性化和定制化,应变能力和可靠性高。不仅会支持具备车载控制功能的车辆实现自主运行,还会支持具备信息诱导功能的有人驾驶车辆的高效运行,能够支持高效组织化和高度灵活性的双模式公交系统,支持智能车辆在队列控制和自由驾驶功能间自如切换,以及分时租赁和共享汽车的商业化运行。

交通运输服务业的特征以提供服务的方式为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服务。运输服务业既有劳务服务、又带有交通运输业物质生产的性质。它是作为物质生产部门的道路运输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有明显的依赖于运输、服务于运输的特点。比如货物包装、仓储理货、联货、联运、客货委托代办等,既是服务业,又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运输服务业为运输生产产前产后和生产过程服务,使其成为运输生产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不反映在运输价值上,同时也反映在旅客、货物在实现位移的过程中。
运输服务不仅为运输企业的生产提供直接服务,而且为广大旅客、货主提供直接服务。它的效益主要反映在社会效益上,是社会的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