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常见敬辞:“贵庚”,本意是询问对方的年龄,用来表示尊敬。然而在下面的例句中,用于询问一只猫的年龄,就不恰当了。
例句:请问贵庚这只猫?
2. 古代常见谦词:“拙荆”,本意是形容自己的妻子,表示谦虚。但在下面的例句中,用于形容别人的妻子,就不合适了。
例句:拙荆认为这道菜很好吃。
3. 古代常见敬辞:“令尊”,本意是用来称呼对方的父亲,表示尊敬。然而在下面的例句中,用于称呼自己的父亲,就不恰当了。
例句:令尊曾经是一位英勇的将军。
以上三句敬辞和谦词的运用都不恰当,需要注意在适当的情境下使用适当的敬辞和谦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搜索获得更多资料。祝您学习进步!
1、一位朋友在大学执教,去年教师节,她收到一个学生送的贺卡,上书“师恩永难忘!惠赠王老师。”街边一家商店的广告牌上写着“凡在本店购货200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这都是用错了敬辞。“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这个“惠”字有客气的意味。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是与本意南辕北辙?
2、有人在收到朋友的礼物时称自己“笑纳了”。“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之意。“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这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如果了解了“笑纳”的真实意思,就知道这种说法对送礼的朋友是多么的不尊重!
3、一个外国人对一个中国人说:“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外国人不明就里地说:“鼻子、眼睛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