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西征大汗是:成吉思汗
公元1219年,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下令杀死蒙古使者和商队,史称“讹答剌惨案”,于是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亲自率20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一度打到里海、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以及伏尔加河流域,公元1225年2月东归;
第二次西征大汗是:拔都
公元1235年,大蒙古国决议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统率约15万大军,出征欧洲钦察、斡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此次西征拔都只是名义上任西征大军统帅,实际指挥权却掌握在速不台的手中,各分支宗室的诸王子也跟随从征,而诸王子又都是各个分支宗室的长子,因此这次西征又称为“长子西征”。
第三次西征大汗是:旭烈兀
公元1251年六月,蒙哥继承帝位,为了继续开疆拓土,遵照成吉思汗开藩建汗的遗愿,加上
位于里海南部的木剌夷国不肯对蒙古称臣和献贡,蒙古以此为籍口发动第三次西征;
公元1253年七月,蒙哥任命其皇弟旭烈兀统军出征木剌夷国。
三次的统帅:成吉思汗、速不台、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统
蒙古西征指的是蒙古建国之后在公元1219年到公元1260年之间进行的三次西征活动。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征伐西辽,取得了胜利灭西辽。
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主要是针对花剌子模,此次西征也被称作“成吉思汗西征”,在公元1220年攻占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罕,此次西征进一步扩大了蒙古版图,使其势力范围扩大到中亚中欧地区,为后来的钦察汗国等汗国建立奠定基础;
第二次西征是由各族的宗王的长子长孙率兵出征,成吉思汗之孙、术赤次子拔都担任主帅,还有其他诸王子贵由、蒙哥等随军出征,因此也被称作“长子西征”。实际指挥权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上,军队人数达12万人以上,此次蒙古诸军进攻钦察、斡罗思等国,获得了大胜,征服了中欧、东欧地区,对西欧诸国造成了震慑,扩大了蒙古帝国的西部版图,西征之后建立了“金帐汗国”也就是“钦察汗国“。
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统
军西征,因此也被称作“旭烈兀西征”,是继成“吉思汗西征”和“长子西征”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西征活动。此次活动蒙古军队进军西亚,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平定木剌夷,后期势力深入到西南亚,后建立伊利汗国。
经过这三次西征,形成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以及伊利汗国四大汗国,造就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蒙古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