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每年阴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烤得像火笼,庄稼无法生长,民不聊生。于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留一个太阳为民造福,天上的西太娘娘听说后,赏赐后羿两颗仙药,后羿交给嫦娥保管,蓬蒙却逼迫嫦娥拿出仙药,情急之下,嫦娥吃下仙药,飞上天了,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后羿思念妻子,摆出嫦娥爱吃的甜点水果月饼等等,百姓见状,也纷纷效仿,这就是中秋节的传说。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传说,有个叫元宵的宫女,因进宫后,无缘与家人见面,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看见了,设计让她与家人见面,见此状况汉武帝下令,以后每到这天,都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因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又叫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