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延安第三节中,毛泽东运用了一系列修辞手法来强调他的论点。其中,最明显的是排比、反问和比喻。排比手法用来列举很多相似的事物,强调它们的共性,如“是谁使万物复苏,春天赶走了冬天,谷雨代替寒食?”;反问则常常用于强调某个观点,如“我们是为着什么而奋斗?是为着共和国而奋斗”;比喻则用来比较两个事物,使读者更好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如“现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只大熊猫,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它”等。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语言形式,而且增强了其感染力和艺术性。
《回延安》运用了比兴、夸张、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例句:
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使用比兴的修辞手法,形容延安如母亲般的哺育了“我”,使“我”成长。
2、“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与亲人相逢有很多话要说。
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树的红旗都被赋予了人的动作和神态。
4、“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几句话依次展开,写出了优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