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手法: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描写了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清澈的春江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诗人在感受着美丽景色的同时,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情不自禁的由江天月色,引出对人生的思考: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到“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描写了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生命的无限,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2、主旨
本诗没有露骨的相思之句,未著粉黛,自有腴恣,月光神魂统领幽思。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多变,可谓神来之笔。月下流着憧憬与悲伤,一种少年初识愁滋味的憧憬与悲伤,“独上高楼,楼上有人愁”而非为赋新词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