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唱腔主要包括二黄和西皮两个主要声腔。
二黄是一种较为平和、稳重、深沉的腔调,节奏舒缓,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等情绪。它的板式多样,包括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顶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反二黄等。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唱腔叫做唢呐二黄,它是在二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二黄的特点,同时带有唢呐的色彩。
西皮则是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的腔调,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它的板式包括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回龙、散板、摇板、二六、流水、快板等。西皮唱腔中有一种特殊的唱腔叫做反西皮,它是西皮腔派的变种,特点是旋律起伏大,音域宽、高亢明亮、棱角突出、钢劲挺拔,适用于表现悲壮、慷慨、苍凉、凄楚的情绪。
京剧的唱腔不仅限于上述两种声腔,还包括其他如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吹腔等,这些都属于京剧的唱腔体系。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唱腔,如生行、净行、丑行、老旦等,它们各自有着特定的唱法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