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米之炊 词目无米之炊 发音wúmǐzhīchuī 释义炊:做饭。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示例~,是人力所做不到的。(鲁迅《两地书》八三) 用法作宾语;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近义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译文: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出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译文:晏初尚书,请和尚住院,僧人推辞说穷陋不能为。景初说:‘高才能很容易。’僧说:‘巧媳妇怎么能作没脸汤饼吗?’”为:做。炊:烧火做饭。主谓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不能做饭。比喻没有起码的条件,有本事、有决心,也办不成事。宋代庄季裕在《鸡肋编》中提到:“谚有‘巧媳妇做不得没面馎饦’与‘远井不救近渴’之语。
陈无己用以为诗云:“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救渴需远井。’遂不知为俗语。”
此谚语形式历元、明清而未定。《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赋友》:“张氏劝止之曰:‘常言“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你如今力不从心,只索付之无奈了。’”《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母笑道‘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儿粥来。’”
直到当代文学著作中才基本定型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自秦牧《〈艺海拾贝〉跋》:“缺乏生活知识,任何有艺术技巧的人也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形象、概括虚构、想象,都只好‘停工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