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分类
按地下空间
原生洞穴是地下空间与周围围岩是同时形成的。一般来说,与地下水没有关系。主要有熔岩隧道(俗称火山洞)和钙华洞。火山洞穴的形成是由于流动的岩浆内外温差造成的,外面的冷却快,就结成硬壳,而中部的岩浆保持高温继续流动,就不断的先前形成洞道。
次生洞穴是指先形成岩石,而后岩石又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洞穴。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有岩溶洞穴和半岩溶洞穴。岩溶洞穴在我国十分常见,也是洞穴科学考察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半岩溶洞穴比如四川绵延的砾岩喀斯特洞穴。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比如海浪拍打侵蚀形成的海蚀洞穴,干旱地区的风成洞穴,土层中的潜蚀洞穴等。[4]
按空间形态
(也就是走向)分成水平的,倾斜的,垂直的和综合的四种。
按洞穴规模来分类分成四个等级……
小型:长度小于50米,垂深小于50米
中型:长度50米~500米,垂深50米~200米
大型:长度500~5000米,垂深200~1000米
巨型:长度大于5000米,垂深大于1000米
按水文情况
干洞
水洞水洞又分为出水洞和进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