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很美,寂寞更美,李白的一首绝美小诗,美到极致。全诗无一怨字,却句句含怨,美到极致!
它就是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作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素有“诗仙”之称。他的很多诗歌都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或清新飘逸,或狂放不羁,或乐观洒脱。在李白笔下,一切都是那么美。忧愁的时候,可以举杯邀明月;快乐的时候,可以一饮三百杯……
在李白的这首乐府诗中,孤独寂寞也很美。诗作短小精炼,清新脱俗,凄美哀婉,历来为后人所推崇。诗题虽有“怨”字,诗作内容却无一“怨”字。然而,在主人公孤独寂寞的神情中,“哀怨”却无处不在,如夜晚的凉风,淡淡的、冷冷的、幽幽的。
诗作很有画面感,如泣如诉。首二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是说:夜深了,玉石般晶莹的台阶上早已布满了露水。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独立良久,任凭露水打了她的罗袜。诗人用词很美,一个“玉”字,洁白无瑕中透着丝丝清冷,加上“白露”的映衬,更显凄美。
此外,两个动词“生”和“侵”的应用,十分传神。露水只有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生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生”和“侵”,即可见主人公独立玉阶之久,又可见夜色之浓,怨情之深。夜凉如水,露重清寒,诗人不说女子如何哀怨,却说“罗袜知寒”,十分含蓄。连罗袜都会感到寒冷,何况人乎?
诗作后二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是说:主人公伫立良久之后,终于耐不住深夜的清寒,返身回到了闺房内。可是,她却并不想休息,而是放下帘幕,隔着帘子望着窗外那轮玲珑的秋月。与首二句对应,诗人用“水晶”来形容帘幕,加上皎洁月色的映照,真是恍如仙境一般。
然而,这“仙境”清冷无比,让人不由得生出阵阵寒意。主人公由帘外到帘內,始终与孤独相伴。她心中或许正在思念着一个人,然而相思日久,最后化为无言的哀怨。白色、水晶、露水,冷色调的应用,即衬托了主人公的美好品质,又写出了她的孤独与哀怨,叫人动容。
最后,主人公隔窗望月,愈发孤寂。月亮似乎懂得了她的寂寞,默默地陪伴着她。人无言,月无言,在一片寂静无声的夜色中,孤独之美也达到了极致。整首诗含蓄唯美,字少情深,宛如一首无词的情歌,只有哀伤的曲调在夜空中回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怨,至深矣!
1、《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行路难 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