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全词如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感受到辛弃疾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统一全国。可是南宋统治者想偏安一隅,苟安南方,不愿面对现实。辛弃疾处在如此境地,愤懑之情由然而生。从而写下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愤慨。词中点出了几位历史人物——孙仲谋、宋武帝刘裕、霍去病、廉颇等。从内心深处对这些历史人物生出尊敬的感情,希望自己能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为国为民出力,希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以圆自己壮志豪情。展示了辛弃疾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