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6年,古罗马儒略·恺撒掌握军政大权后,聘请了天文学家索西琴改革历法。
为了将儒略·恺撒出生的七月定为大月,于是规定,每年12个月,逢单是大月31天,逢双是小月30天,并命名七月为“儒略月”。这样一来,全年就有366天,但回归年只有365天多一点,怎么办呢?当时罗马帝国处决死刑犯都在二月份,为了使这个不吉利的月份快点过去,便决定从二月减少一天,成为29天。并规定从改历的下一年起,每隔三年设一闰年,闰年共计366天,所多出的一天放在二月,为30天。改历后不久天文学家索西琴去世,当时人们把“每隔三年设一闰年”理解为“每三年设一闰年”,到公元前九年屋大维(即奥古斯都,系儒略·恺撒的侄子)统治时,人们发现37年中已多设置了闰年三次,于是屋大维下令修改历法,在以后的一段年份里少设三次闰年,并恢复原来“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即每四年有一闰年的规定。趁改历之时,屋大维又把自己的出生的八月改为大月,并命名为奥古斯都月,多出的一天从二月中扣除。同时,为了避免七、八、九一连三个大月,又把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十月和十二月改为大月。这就是为什么七月、八月连续两个大月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