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讲的是一个叫孔子的人物。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被后人称为“圣人”,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一直深受尊崇,并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和哲学。班门弄斧是孔子所教学生中的一个笨人,喜欢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自作聪明,鲁莽行事。而孔子则以此教育学生要虚心学习,尊重别人的专业知识,不要自作聪明。因此,“班门弄斧”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成语,用来形容不懂行的人对专业人士的干预。
班门弄斧讲的是宋代大臣吕坤。故事的背景是吕坤想向当时的皇帝献一把上好的斧子,因为他认为官家对精良的工具一定会有赏识和鼓励。可是斧子被班里的学徒们一通乱用后,变得锋利不再,吕坤心生失望。
事后,当吕坤向皇帝献上那把斧子时,皇帝问他:你对私人的工具不曾珍惜,如何要求天下百姓劳作,用心精工呢?吕坤听了心里很懊悔。从此他改变了态度,认真珍惜每一把工具,也不忘教育子孙要珍惜物品。班门弄斧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告诫人们珍惜每一件物品,不要轻易浪费,更要慎重对待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