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地在河南安阳老城区。据说当年郭家邻居建房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理论,闹得不可开交直至上了公堂。
地方官畏惧双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郭家就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告之郭朴,郭朴即刻回书“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郭家人看后立刻停止诉讼并甘愿让地三尺,而邻家得知此事后也十分懊悔,也立即将墙后移,就这样你退我让,变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源于张英。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