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八年级下册的三首唐诗后,我深感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和对自然、生活的独特见解。这些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让我对唐代文化和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我感受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禅院》《送友人》等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破山寺的宁静以及送别朋友的情感,展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这些诗歌使我仿佛置身于唐代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诗人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其次,我体会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在《春望》《雁门太守行》《卖炭翁》等诗中,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对官场的讽刺以及对贫苦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些诗歌让我对唐代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百姓福祉的关心。
最后,我惊叹于唐代诗人独特的表达技巧。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比喻,使得诗歌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例如,在《题李凝幽居》中,诗人用“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令人陶醉。
总之,读完八年级下册的唐诗三首,我不仅对唐代诗歌有了更深的喜爱,也从中受到了启发。这些诗歌让我更加热爱自然、关注生活,并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读到第一百零七首诗时,不经意间想到八月十五将近,便忆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总是中秋主题中的经典。喜欢诗词,所以喜欢诗人。当然,我没说,我更喜欢柳永。柳永是一个寂寥没落的词人,却更是一个禀赋浪漫的词人。他的词言近意远,运笔行云流水毫无人工衔接之痕。
若飘若离,虽隐却现,情景融合为飘缈之画,字字为珠,句句为玉,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创造了独具深情,久盛不衰的意境,又以“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写尽落魄词人的惨淡人生。
不用豪迈,依然可以用婉丽纤柔,凄美动人写就华章。
每个人都是痛苦的,你尤甚。
就像我们用自己的忧伤读你的凄婉,读你的断肠。
想你不是一瞬间的事。我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