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几小时,平时几年功。
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
但是马拉松是节奏活,这个节奏需要自己平时培养,再加上比赛控制。
1.如何在平时保持节奏,养成配速感?
如果你平时就不擅长控制配速,你还指望比赛中突然就可以了么?
(另外,跑步的俗语叫“配速”,不叫“跑速”)
要知道,身体&肌肉对节奏都有记忆的。
1)不要跟着GPS跑,
既然飘起来没有底,那么你就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不飘。
你在比赛中,也不会因为GPS上的距离到了42.195km,就停下来不跑吧
2)经常去距离明确的地方,掐着秒表,看着时间跑
比如标准跑道上,
比如距离明确的步道,
比如距离明确的公园等
特别推荐跑道,毕竟每100米都有明确的标识,通过每个100米的时间确认,矫正配速,有助于尽快掌握节奏。
3)利用辅助工具
我自己业余开发了一款跑步软件,pacer app,不用gps,只有把秒表和计划。
每100米的语音&震动提醒,
如果在100米还没有到,app已经提醒了,那么说明你跑慢了。
如果在过了100米线之后,app才提醒,说明你跑快了。
经常训练,多几个100米的矫正,就会适应这个配速。
我平时是NIKE RUN CLUB的领跑员,在带领广大跑者跑间歇地时候,我都是用pacer app来执行的。
周末我自己也会在操场跑半程,按照计划的配速,通过长期100米的矫正,习惯配速和节奏。
2.如何在比赛中,控制配速?
我已经连续6届做上海马拉松的官兔了,今年第7年继续做。
我在比赛中,也是用pacer app。不看GPS的。
在平时养成节奏的前提下,比赛中,用秒表+官方公里牌来控制节奏。
并且考虑到晚起跑的时间误差。
把这个时间差平均分摊到整个赛程。
在比赛中万一,某一公里快了or慢了,
app也会立马给出新的理论配速----在保证完赛成绩的前提下,把误差平均到剩下的每1公里。
这个pacer app我一个人业余开发了3年了,一直在升级和维护中,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联系我。
一心做个有用的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