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的结构(城墙的结构图解)

城墙的结构(城墙的结构图解)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6-30 18:29:26

城墙的结构

墙底厚一般3米,但关处厚4米至8米。南半部分是外墙,平均高4米,关处墙最高8米,北半部分是站墙,厚1米,高1米左右,有便于瞭望、巡逻、隐蔽和作战的优点。

在城墙的阴面,建有横向的拦沙土水的小石墙,有的墙内垒着泄水沟,以防止城墙被雨水冲坏;墙的用料一般是就地取材,砂石山就用砂石,青石山就用青石。

上游镇南栾宫村西的“道士帽”山处的220米城墙则是用沙土夯筑而成,特殊地带就以悬崖代墙,如三顶山、鸡罩山上的墙就是如此。

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城郭和瓮城等部分构成,绝大多数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因为不同地形需要,还延伸出了水关、马道、步道、闸楼等组成部分。从建筑的原材料分,分为版筑夯土墙、土坯垒砌墙、青砖砌墙、石砌墙和砖石混合砌筑多种类型。根据城市大小,瓮城等机构还会在数量上进行叠加,出现一道城门几道瓮城的情况。南京的通济门有独特的3重船形内瓮城和4道城门,是南京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

城垣墙体之构筑,多数皆为夯土。我国原始社会早期城市之墙垣,其夯筑技术较为粗糙。具体表现在夯层较厚(一般厚10厘米左右,最厚可达30厘米)且不均匀,夯打亦不够密实,有时还采用了简单的堆砌形式,因此墙身的坚固性较差。其夯筑过程为先筑高约1.2米之矮墙,后在此墙的内、外侧分别积土斜夯,待筑至上述墙顶后,再在其上筑第二层矮墙。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所需高度为止。当时此类城墙的外壁较陡,一般与地面约成50度之夹角。内壁面则成15度—25度之缓坡,推测是为了增加墙体后推力的缘故。因此城墙基部宽度常在10—30米左右,墙高约为8—10米。实例可见湖北荆门市马家埦古城及湖南沣县城头山古城。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